当美国政府停摆达到了39天,创下历史上最长停摆纪录时,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正在为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发愁,吃饭、取暖、出行等问题成了他们的头号难题。
这一切从10月1日的政治僵局开始,原本只是两党之间的政策争论,后来却演变成了一场严重的民生危机。尽管华盛顿的政客们仍在围绕谈判的顺序和政策细节纠结不清,但民众的生活已经陷入困境。
我们从最直观的问题说起:交通“堵”。机场是一个国家的重要门户,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机场出行,这代表了国家的活力和繁荣。然而,在政府停摆期间,美国主要机场成了“重灾区”。原因很简单,负责空中交通管制和机场安检的联邦雇员,他们是国家公务员。政府停摆后,这些人的工资就没有了保障。想象一下,没有人会长时间不领工资去工作,于是,很多人不得不请假,甚至直接缺勤。结果是,空中交通管制和安检人员大幅减少,航班延误和取消成为常态。已有超过三百万旅客的出行计划被打乱。交通部长甚至警告,如果情况继续下去,部分空域可能不得不关闭。后果可想而知。
接下来是“肚子”问题,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美国有四千两百万低收入人群,他们每月依靠联邦食品救济计划来填饱肚子。但一旦政府停摆,这笔资金也就停了。意思是,每八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面临没有饭吃的困境。虽然法院后来裁定可以动用一些应急资金发放救济金,但从裁定到资金真正发放到位,还需要一段时间。许多州要等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恢复全额发放。电视和报纸上,免费食物发放点前排起的长队让人心酸。眼看感恩节临近,这本是阖家团聚的时刻,但对许多人来说,连基本温饱都成了问题。
接下来是“取暖”的问题。北方的冬天极为寒冷,约五百九十万户低收入家庭每年冬天都依赖联邦提供的取暖补贴来抵御严寒。但政府停摆导致补贴发放被延迟,专家们警告说,如果不能及时发放这笔款项,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因寒冷而丧命。这种情况让人不寒而栗。
再谈到七十五万名联邦雇员,他们是国家运转的“螺丝钉”。政府停摆后,他们成为了“无薪打工人”,甚至有些人被强制休假。从10月到现在,他们一个月都没领到工资。这些人同样有家庭,面临着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等压力,很多人只能靠去救济站领取免费食物勉强度日。
更令人担忧的是,连美军的军饷都受到了影响。尽管政府努力凑了两笔资金,勉强支付了部分军人薪水,但如果停摆继续,谁知道下一次能否发工资?军心动摇,这对国家安全是一个巨大隐患。
旅游业也深受影响,国家公园、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关门停业,旅游和相关服务行业的收入大幅缩水。民众看着政府停摆引发的一系列混乱,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大幅下降,创下多年来的新低。政府停摆不仅停掉了政府的运转,也让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停滞,拖慢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那么,华盛顿的政客们在做什么?就在民生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刻,两党的谈判依然没有进展。民主党领袖舒默看到民众的强烈反应,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就是先重启政府,然后延长医疗补贴一年,并且愿意考虑共和党对医保法案的修改建议。这个提案显然是民主党为了打破僵局做出的让步,舒默自己也表示,只要共和党点头,问题就能解决。
然而,共和党领袖图恩却在当天直接回绝了民主党的提案,认为“没有戏”。他坚持认为,必须先重启政府,才能讨论医疗政策。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边拒绝提案,一边还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恳请民主党“以民生为重”。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态度,实在让人替那些受苦的民众感到愤慨。
特朗普总统则将责任推给了民主党,呼吁议员们留在华盛顿继续“谈判”。两党像两个争夺玩具的孩子,谁也不愿先放手,而那个“玩具”就是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和无数民众的利益。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要“以民生为重”,但实际操作中,却将党派利益放在了首位。
这次停摆的核心分歧,实质上是围绕《平价医疗法案》展开的。民主党希望延长医保补贴,以避免两千多万参保人的保费大幅上涨;而共和党则反对这项福利支出,认为应该先恢复政府运转,再谈其它问题。
将民生福祉当作政治博弈的筹码,实在令人寒心。联邦政府拖欠的薪资已超过两百亿美元,但政治内耗仍在继续。就像慢性毒药一样,这种内耗一点一点蚕食着美国的社会治理能力,削弱了国家的经济活力。
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政治闹剧,最终受害的,都是那些无辜的普通民众。它生动地展示了美国政治极化下的治理困境:当党派之争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政客们只顾自己的政治算计,而不是真心为民请命时,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国家的根基和民众的福祉。
什么时候,政客们才能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而不是当作他们政治博弈的棋子呢?这,恐怕是这场停摆留给人们最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