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外对话:深入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参访活动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举办。活动发布了《2025中国县域国际传播发展报告》,松阳“政府+学界+国际机构”的横向多元模式作为典型纳入。活动揭晓并颁发了“县域国际传播创新案例、优秀案例”,《记录村庄成长变迁向世界讲述松阳故事——浙江松阳以传统村落为载体提升国际传播力》荣获十大“县域国际传播创新案例”。
本次活动上,多国驻华使节、国际传播专家与在华青年代表同国内学界、县域国际传播一线代表参加并展开深度对话,探索如何将县域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故事,为构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探寻基层方案。
近年来,松阳依托传统村落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积极走入国际主流媒体的聚光灯下,持续探索县域国际传播新路径,向世界讲好乡村故事、中国故事。
登上国际舞台 吸引世界目光
松阳的国际传播足迹始于对传统村落价值的深入挖掘。2013年起,松阳开展了一场“集群化”的“乡村建筑针灸”行动,传统村落开始受到外界关注。2018年,“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展览亮相德国柏林Aedes国际建筑论坛,向世界展示了这座东方小城在乡村复兴方面的探索与成果。2019年,松阳作为中国唯一县域代表参加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分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经验,并与人居署签署合作意向书,建立每两年召开一次城乡联系论坛的机制,吸引百余位国际专家共探乡村未来。2024年,松阳再次应联合国人居署之邀,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以案例实证展现中国乡村的绿色发展与文化自信。
国际友人走进松阳,体验“松阳茶香天下”。
走读传统村落 体验文化魅力
传统村落如何跃升为“国际网红”?松阳以开放之姿,将传统村落打造为国际交流的“会客厅”。通过举办艺术活动、学术论坛等吸引大批国际友人走进传统村落,亲身体验乡村文化魅力。中国·松阳当代国际艺术展、浙江松阳·乡村振兴论坛、斗米岙当代艺术展、老外讲故事主题活动……一系列交流活动让世界级的艺术与思想在古老的村落里碰撞出火花。2025年9月,松阳还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中外译者”驻留平台,提供沉浸式的创作环境,为全球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交流的窗口。来自全球各地的译者、摄影师、建筑师、艺术家、专家学者等用镜头与文字记录老屋新生、非遗活化,并通过社交媒体推介松阳,让松阳的烟火气透过屏幕触动全球受众。传统村落不再只是地理坐标,更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扇窗。
法国驻沪总领事王度出席“松阳·译者之家”全球译者驻留项目启动仪式。
坚定向外而生 赋能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松阳坚持“有机发展”,激活传统村落“共富引擎”。通过生态转化,实现产业融合。全县60%以上村庄植入民宿、文创等新业态,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超20亿,发展民宿500余家(含钻级49家)、文创项目30余个,提供岗位5000余个,年营收近1.5亿元,逐步打响“中国古村民宿第一县”品牌。
松阳致力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村庄一边汲取传统农耕文明的丰沃养分,一边以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对话世界,让乡村走向世界,也让它成为松阳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
2023年第三届城乡联系论坛期间,美联社、德新社等400余家海外媒体平台推出有关传统村落和城乡发展的相关报道700余篇,总阅读量达3000w+。
2023年8月,《欧洲时报》法文版整版深度报道《乡村“复活”从老屋修缮开始》,相关报道被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联盟官方账号及其主席玛瑞个人推特账号转发,平台总浏览量达80w+,总互动量达17w+。
2023年11月,2024年4月、10月,2025年6月,联合新民晚报社邀请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30余位外籍友人,在陈家铺村、松庄村等中国传统村落中开展4场“老外讲故事”主题活动,吸引《欧洲时报》《加西周末》等境外媒体刊发报道,全网传播量达200w+。
2024年4月,松阳被中国外文局授予国际传播联盟成员单位,全面推进县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系东部地区唯一。
2025年5月-6月,中国外文局欧非传播中心脸书账号、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推特账号向全球推介松阳传统村落、特色建筑。
……
松阳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乡村形象,它不仅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诗意栖居,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