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星2025年推出售价3.2万美元(约人民币23万元)的115英寸Micro RGB电视时,不少消费者对这个陌生术语感到困惑。日前,据悉这款产品迎来中国市场首秀。那么,这款宣称采用“突破性显示技术”的产品,究竟是全新物种还是营销包装?
从名称来看,很多人会误以为Micro RGB电视是Micro LED电视,毕竟名称里带有“Micro”字样。但其实,二者有着本质不同。
从技术本质来看,三星Micro RGB电视实为Mini LED背光技术的进阶版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Micro LED电视。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发光机制:Micro RGB仍依赖小于100微米的RGB 三色LED作为背光源照亮液晶面板,属于背光技术范畴;而Micro LED则是每个像素独立自发光,无需背光层。
简单说,前者像无数彩色小手电筒照亮画布,后者则是画布本身由数百万微型灯泡组成。三星通过将传统Mini LED的白光背光升级为RGB三色独立控制,实现了更高的色域覆盖,但本质仍未脱离LCD技术框架,和自发光的Micro LED电视不是一代产品。
这种技术归类的模糊性,恰恰体现了三星的营销差异化策略。在海信、TCL等中国品牌明确使用“RGB-Mini LED”命名时,三星刻意回避“Mini LED”标签,转而创造“Micro RGB”概念。
其实,Micro RGB 和RGB-Mini LED两者核心技术路径高度相似,都是通过升级RGB三色背光以及缩小LED尺寸、增加调光分区等提升画质,都体现了Mini LED电视的升级方向,而三星的差异化命名更多是为了通过营销上的创新,在高端市场建立差异化技术壁垒认知。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三星的高端市场平衡术。与LG押宝OLED、TCL重仓Mini LED不同,三星当前产品线涵盖 QLED、OLED、Micro LED 和 Micro RGB 等多元技术。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策略,与其早年孤注一掷QLED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Micro RGB填补Neo QLED与自发光Micro LED之间的价格空白,三星在2-5万美元高端市场构建了完整梯队。这种布局既规避了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又能满足不同预算消费者的高端需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明晰的是:Micro RGB确实提升了画质,但仍是Mini LED的改良版,和海信、TCL的RGB-MiniLED并无本质不同;而真正的Micro LED电视如三星 The Wall,虽代表未来方向,却因超高成本难以普及。在显示技术百家争鸣的时代,看懂参数比迷信概念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