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 月16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召开。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关键词变得格外凝练:智能化与全球化。在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看来,未来企业的增长动力,基本就锁定在这两条轴线上:
向智能化要效率,向全球化要规模。
从智能化说起,腾讯云打出了一个新的大旗:智能体战略。
如果说过去几年,大模型更多还停留在能力演示和产品雏形,那么这一次,腾讯给出了一个全景式的设计——智能体解决方案、SaaS+AI、大模型底座三路并进,目标是让 AI 真正服务于场景中的“人”,无论是办公效率、交互体验,还是情绪价值。换句话说,他们不再强调“AI 有多强”,而是强调“AI 要怎么用”。
从落地来看,腾讯的 AI 已经渗透进了自家生态:
腾讯元宝一年间冲进国内 DAU 前三,
QQ 浏览器的 AI 用户数 5 个月增长了近 18 倍,
广告、游戏业务因为 AI 加持重新跑出双位数增长。
AI 不再是边角料式的试验田,而成了腾讯的新业务基因。
再看全球化。腾讯云要把自己变成企业的“全球数字合伙人”。
这背后是三层逻辑:一张全球网络(加速海外基础设施布局);
一个工具箱(降低企业用云成本);
一支本地团队(贴身响应客户)。
这种“三位一体”的打法,本质上是把云做成一种全球化的底层生产资料。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过去三年,腾讯云的国际业务保持了高双位数增长,海外客户数同比翻番。出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里,有 9 成以上选择了腾讯云;
头部游戏公司几乎清一色也在它的体系内。
无论是印尼 GoTo、泰国正大,还是美团、美的、泡泡玛特,都在腾讯云的名单里。
可以说,腾讯的逻辑已经很清晰:在国内,AI 是效率引擎;在全球,云是规模引擎。这两股力量叠加起来,既是自身的增长曲线,也是中国数字经济企业未来十年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