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揭阳举办全市“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攻坚战社会各界助力现场会,来自五湖四海的揭商代表齐聚家乡,看变化、话发展、谋未来。现场会上,一个个项目、一个个乡村、一所所学校,生动展示了“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变化,更凸显了海内外揭商倾情反哺、共建和美家乡的赤子情怀。
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对揭阳而言,这是机遇更是考验。如何在“三年初见成效”的攻坚战中打出揭阳特色、闯出揭阳经验?除了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社会各界的力量同样不可或缺。此次揭商返乡看变化、谈发展,既是一次成果展示会,更是一场动员会。
透过数字,可以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大能量。实施以来,全市5个县(市、区)、93个乡镇(街、场)、1446个村(居)结对帮扶,社会各界累计助力资金超215.8亿元。一个个资金项目的背后,是企业家们“心里装着家乡”的责任与担当。玉湖冷链项目不仅推动揭阳农产品“链”接全球,还主动捐资改善道路,改善百姓出行环境;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的落成,折射出教育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的可喜变化;泥沟村乡亲们的慷慨解囊,则让古村焕发新貌,英歌舞、非遗灯俗等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更添生机。
揭商群体是揭阳最大的“富矿”。他们既是企业家,也是经验与人脉的链接者,更是揭商精神的传播者。历史上,揭商因敢闯敢拼、义利并重而名声远播。今天,他们将这种揭商精神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现实行动,让“回报桑梓”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可以说,这种党委政府搭台、企业家唱戏、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构建起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本身就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步体现。
当然,也必须看到,揭阳要在“百千万工程”中脱颖而出,仍需解决一些“硬骨头”。比如,如何把一次性捐资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让“好项目”在基层真正落地见效?如何在引资金、引项目的同时,更好地引人才、引技术?这些问题,考验着揭阳的治理能力。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营造“放心投资、开心赚钱”的一流环境。企业家们也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参与家乡建设,把社会责任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把短期的公益捐赠转化为长期的产业培育。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揭阳“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
“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的揭阳,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汇聚起各方力量;今天的揭商,比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回馈家乡的条件与动力。让党委政府的谋划部署与社会各界的热情投入同频共振,让揭商精神与“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紧密相连,“众志成城”奋力打造粤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文字:唐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