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
“哈尔滨虽然气候寒冷,可这里的人们热情似火,让我们如沐春风。”“‘城市侧’采风活动线路别出心裁,让我们在观赛之余,得以从多元视角深入了解黑龙江。”……参加第九届亚冬会“城市侧”采风活动的中外媒体记者由衷地赞叹。
为搭建起龙江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亚冬会赛事期间,亚冬会“城市侧”采风活动在哈尔滨市启动。中外媒体记者在亚冬会赛事报道之余,纷纷走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建筑艺术广场、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等景区景点,全面认识黑龙江、了解黑龙江。
领悟“建筑大观·欧陆风情”独特韵味。10日,记者跟随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建筑艺术广场、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等景区景点,沉浸式体验哈尔滨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此次采风活动让我体会到哈尔滨人热情、体贴的服务态度。通过参观建筑艺术广场、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等,我由衷地感受到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今晚报记者谢晨感慨地说。澳门月刊驻北京记者站资深记者齐继革谈及亚冬会“城市侧”采风活动,难掩兴奋之情:“我对此次活动充满期待,报名游览三条不同的线路。就拿今天来说,我有幸参观了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秋林公司等标志性景区景点,让我对哈尔滨有了新的认识。”
开启一场“红色基因·赓续文脉”之旅。11日,记者跟随中外媒体记者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地,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探寻红色记忆。“哈尔滨的冬天很冷,但参观完东北烈士纪念馆,我却变得热血沸腾,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齐鲁晚报记者刘瑞平说。来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一下车,大家便被眼前的建筑惊呆了。从地面上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就像一个从空中掉下来的大“黑匣子”。“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独特的‘黑匣子’设计太震撼了,打开‘黑匣子’,真相便能暴露于天下。”齐继革说,他出生于哈尔滨,后因外出求学离开了家乡。跟随“城市侧”采风活动媒体团一路走一路看,发现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他一定要好好宣传家乡。
“文化瑰宝·民俗华章”之旅更是带给中外媒体记者一份别样记忆。12日,记者跟随“城市侧”采风活动一行人先后走进位于阿城区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和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近距离观赏文化瑰宝,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通过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我对金源文化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一件件文物更让我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以及哈尔滨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香港商报记者张晓磊有感而发。
漫步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脚下是岁月打磨的石板路,身旁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第九届亚冬会宣传海报随处可见,中外媒体记者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亚冬会带来的现代体育激情的碰撞。12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街区的“尔滨故事”文旅项目设置了摇汤圆、猜灯谜、学剪纸等民俗体验活动。“哈尔滨历史文化厚重,能在承载哈尔滨百年记忆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过元宵节,对我来说是一份不一样的体验。”香港商报记者付彦华感慨道。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专线”“雪乡专线”等“城市侧”采风线路,透过美轮美奂的冰雪胜景让中外媒体记者真切感受龙江深厚的冰雪文化底蕴。“我是第一次参加亚冬会报道,也是第一次来黑龙江。冰雪大世界非常有名,我一直想来。能在冰雪大世界过元宵节,非常有意义。园区的冰雪景观极具视觉冲击力。明天,我还将跟随采风活动媒体团去梦寐已久的雪乡。”云南日报记者杨红翥说。“冰雪大世界的冰雪景观很美,游客也非常多,我很喜欢这里,懂得了大家为何都喜欢这里。”蒙古国记者巴特尔兴奋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12日,已有近两百名中外注册媒体记者参与到亚冬会“城市侧”采风活动,他们将参加一系列覆盖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红色印记、音乐艺术、创意设计、美食文化、传统民俗等方面的采风活动,涵盖“冰情雪韵·逐梦亚冬”“建筑大观·欧陆风情”“红色基因·赓续文脉”“文化瑰宝·民俗华章”“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专线”“雪乡专线”等多条线路,涉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中央大街、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雪乡、亚布力等。亚冬会“城市侧”采风活动将向中外媒体记者多角度呈现黑龙江历史贡献、现实力量和美好前景,全方位展示新时代新龙江新风貌,深入讲好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故事。活动不仅有力推动哈尔滨亚冬会的宣传推广,更借助媒体的专业视角,搭建起黑龙江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黑龙江、了解黑龙江、爱上黑龙江。
上一篇:巨石活动有“火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