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活动有“火箭效应”
创始人
2025-02-13 11:01:58
0

据新华社上海2月12日电(记者张建松)黑暗无边的茫茫宇宙中,一颗被人类编号为67P的彗星,彗核拖拽着庞大的彗发和彗尾运行到近日点时,突然,彗核表面一块直径30米的巨石从原有的位置向北运动迁移了约140米。

这一极细微的变化,正巧被欧洲航天局(简称欧空局或ESA)派遣的伴飞探测器上相机拍摄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史弦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彗核图像数据后确认,这一事件发生在2015年10月3日,巨石突然运动迁移的原因,可能是石块内部挥发冰的不对称喷发导致的“火箭效应”。

近日,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据史弦介绍,2014年至2016年,欧空局罗塞塔空间任务对67P彗星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伴飞探测,从而能够穿过彗发和彗尾,近距离监测彗核,探测器上搭载的科学相机系统,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彗核活动和演化图像数据库。

彗核是彗星的主体。当离太阳越来越近时,彗核含有的冰发生升华,带起尘埃形成彗发和彗尾。

“通过分析67P的彗核表面这块巨石及其周边区域的热力学历史,我们发现巨石南北两侧的热量积累,在彗星轨道周期的时间尺度上存在不对称性。在其运动的时候,南面内层温度达到了峰值,而北面却异常寒冷。”史弦说,“据此,我们提出了巨石活动的一种新机制,即巨石内部的挥发冰在不对称的加热过程中发生较为剧烈的单侧喷发,导致了‘火箭效应’,产生了向北面斜坡下方的净推力,触发其长距离移动。”

“彗星是原始太阳系的遗存,携带有大量太阳系形成初期的信息,还可能曾经为地球带来水和有机物,是我们了解行星系统形成与演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史弦说,“了解这些活动背后的机制,有助于揭开太阳系演化和生命起源之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谷歌CEO:当前的量子犹如20... 来源:C114通信网 C114讯 2月13日消息(南山)科技巨头谷歌,最近几个月成为了量子计算的代言...
“中国流动科技馆”尼泊尔国际巡... 加德满都2月12日电 (记者 崔楠)“中国流动科技馆”尼泊尔国际巡展12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B....
原创 古... 古代通缉令画像很抽象,为何还能一抓一个准?官爷:跑赢算我输! 通缉令我们都是知道的,在古代就有,有些...
“望宇”“探索”,定了!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正式确定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近...
上海华力申请半浮栅器件的制造方... 金融界2025年2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半...
邯郸城投取得建筑楼层辅助支撑装... 金融界2025年2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邯郸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下好先手棋!多省份竞相布局AI 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袁秀月)“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
深夜大涨170%,多次熔断!美... 当地时间2月11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28%,标普500指数涨0.03%,纳指跌0...
北京警方:李明德酒后砸车被刑拘 近日,一位账号名为“编导杨洋”的网友发文控诉演员李明德,称1月27日,其停在路边的车被李明德打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