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山铁矿跻身全国卓越级智能工厂——
这里的每块矿石都有数字身份证
本报记者 崔治
11月5日清晨,在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36台配备防碰撞系统的矿用卡车沿着北斗导航规划的最优路线平稳行驶,毫米波雷达不断扫描周边环境,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车辆便会自动减速。
在2公里外的智能管控中心,一面高5米、宽12米的高清屏幕上,正实时展现着整个矿山的“数字孪生”图景。不同颜色的光点代表着电铲、矿车、钻机等设备,闪烁的曲线标注着边坡位移数据,绿色区域显示着当前开采面的矿石品位。
这是齐大山铁矿“端边网云协同”架构的核心场景,也是其入选卓越级智能工厂的关键支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齐大山铁矿“端边网云协同的铁矿智能工厂”入围。
记者走进智能管控中心,只见12个控制台整齐排列,操作员正精准调整爆破参数。显示屏上,由33条勘探线构成的三维地质模型清晰可见,可追溯至地下700米处。“这是我们的‘数字矿山地图’,19亿吨储量的每一块矿石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首席工程师马连成说,“确定开采区域后,系统会自动计算矿量和品位,以前人工计算需要3天,现在10分钟就能得出结果。”如果有员工进入高危区域,系统会自动弹窗报警,定位精度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还能监测其心率、体温,全方位保障作业安全。
2021年2月,鞍钢制定《数字鞍钢建设工作方案》,确立了“打造国内首家智能化开采全流程管控露天矿山”的目标。4年间,齐大山铁矿以数据为核心驱动,构建起资源开发、安全转型、设备与能源管理、运营机制“四维协同”的变革体系,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如今,齐大山铁矿的“5G全连接智慧采矿”“能耗数据监测”等场景先后获得工信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嘉奖,《金属露天矿智能开采基础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等成果摘得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探索出的路径,不仅破解了老矿山转型升级的共性难题,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鞍钢经验”,引领传统重工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