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Google、淡马锡与贝恩在联合发布的第10版《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e-Conomy SEA)中表示,当前,东南亚数字经济正从规模扩张步入质量增长阶段。报告强调,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后,东南亚区域市场的盈利能力和结构效率开始成为竞争核心。而相应的,AI驱动的产业升级和资本回归理性,是东南亚数字经济“下半场”的两大特征。
作为今年份报告的亮点,报告总结,今年期间,东南亚数字经济总交易额(GMV)预计将突破3000亿美元,收入则有望达到1350亿美元,分别较十年前增长7.4倍和11.2倍。
报告称,电商与数字支付仍是东南亚数字经济的主要引擎,但视频电商、数字金融与AI驱动服务快速崛起,推动市场从消费互联网迈向“智能经济”。资本层面,经历一年收缩后,投资活动回稳,资金更集中于软件、AI与深科技领域。
笔者注:《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发布于2016年,并在21年发布的中提到了“数字十年(DIgital Decade)”这个概念。
十年转型:2亿与1200亿
过去十年,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以及拥有超6.8亿人口规模的地区,东南亚完成了显著数字化转型:新增超过2亿互联网用户,累计吸引约1200亿美元私募资金,为电商与数字支付等核心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目前区域内每五个人中有三人拥有网购行为——即,超过六成支付实现数字化。报告认为,尽管经历疫情与通胀等压力,区域数字经济仍展现出较强韧性与变现能力。
在此基础上,报告表示,东南亚的增长动力正逐步从整体扩张转向行业深化。
深化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词
报告显示,2025年前后,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增长动力正更加集中于行业层面。体现在具体方面,电商与数字支付继续拉动整体交易规模,视频电商和在线媒体成为新的流量与收入增长点;出行、外卖等服务型领域则在持续优化运营结构,迈向稳定盈利。与此同时,不同领域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行业之间的差异化发展趋势则日益显现。
电商:到2025年,东南亚电商GMV预计将达到1850亿美元,收入约410亿美元。增长动能主要来自头部平台的规模效应和视频电商的快速扩张。目前,视频电商约占电商GMV的25%,以低客单、高频交易为特征,并依托本地创作者的内容影响力和社交电商的整合能力,实现从流量到成交的高效转化。
外卖:外卖领域的盈利结构正在改善,多数平台已实现或接近盈利。通过优化干线配送和同城履约流程,企业显著降低了服务成本。预计到2025年,该领域GMV将达到230亿美元,收入约24亿美元。除核心配送业务外,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0%–90%,同时叠加堂食代金券、会员订阅及云厨房抽佣等新来源,形成更稳定的收入组合。
出行:出行平台继续通过产品分层、订阅捆绑和应用内广告拓展收入来源。预计到2025年,GMV将达到115亿美元,收入约19亿美元。随着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多样,区域主要市场的出行平台正逐步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型。
旅游:受机票与住宿价格高位运行支撑,在线旅游市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GMV将达510亿美元,收入约240亿美元。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通过免签及电子签政策吸引更多来自中国与印度的游客,日本继续巩固其作为东南亚游客主要目的地的地位,而中国目的地的热度也在迅速上升。
在线媒体:2025年,东南亚在线媒体GMV预计将达340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同比增长约16%,主要受零售媒体网络崛起、视频电商成熟和AI驱动广告形态的带动。游戏用户规模继续扩大(约6%),视频与音乐板块维持增长(约15%与14%),但整体增速较2024年的高点有所放缓,显示市场正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数字金融服务(DFS):正在从单一支付迈向综合金融体系。普惠性显著提升,嵌入式信贷正覆盖更多欠服务人群,区域互联与渗透率同步提高。目前,东南亚已有10个国家上线全国统一二维码系统,其中8个国家实现跨境互通。与此同时,数字信贷开始利用应用内数据进行风险评估与定价,数字财富管理加速增长,六个市场中已有多家平台的管理资产规模(AUM)突破10亿美元。
当理性成为资本常态
资本是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推力之一。但继21年的历史高光时刻后,在“”成为东南亚常态的当下,“回归理性”这种相对不那么狂热的词语,也正在成为这个阶段下的另一种常态。
根据报告,2025年上半年区间,东南亚私募融资额达到约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资金更多流向后期项目与数字金融领域(后者占交易总额近半),也是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后期投资恢复的高点。早期融资继续收缩,成长期投放保持稳定;虽然笔数下降,但单笔规模上升、资本更集中于“高质量资产”。
在具体层面,资金分布继续向软件与服务等新兴赛道倾斜。多数投资者预计新加坡、越南与马来西亚融资活动将增加,重点聚焦软件与服务、AI及深科技。报告认为,这一“审慎回暖”建立在三项支撑之上:估值回归理性、商业化模式验证、盈利路径清晰。焦点正转向第四个支撑——可靠的退出渠道。当前区域IPO管线活跃,资本市场流动性改善,为成长型企业提供新的退出窗口。
AI继续蔓延
AI热潮如火如荼。自然而然的,这一景象也在东南亚得到体现。
报告指出,东南亚正加速进入AI驱动阶段:过去12个月区域内680余家AI初创企业共获投资超过23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AI相关融资占私募总额逾三成。消费者对AI话题兴趣度约为全球平均的3倍;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在多模态AI兴趣度上跻身全球前20。
用户方面,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AI工具有助于内容发现与任务简化,约45%预计能节省研究时间、加快决策;79%的劳动者已学习使用AI,约43%在个人与工作场景中同时采用。基础设施方面,区域规划新增数据中心装机容量约4600MW,两年内总容量预计增长180%(高于亚太平均120%),再加上跨国云与数据中心厂商的新一轮布局,为AI应用落地提供算力与带宽保障。
从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
最后,报告总结认为,东南亚数字经济在经历以规模扩张为主的“数字十年”后,正进入以AI驱动的“智能经济”阶段。未来的增长将更注重变现效率与可持续盈利,资本配置趋向稳健与高质量,行业竞争从粗放扩张转向聚焦与创新。随着估值回归理性、商业模式验证成熟以及资本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完善,东南亚有望在2025年后迎来由AI与深科技驱动的新一轮价值创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