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立安无人驾驶智能船型机器人正式发布,桐庐的智能无人装备产业版图补上了“水域”这块关键拼图。
从穿行街巷的无人车到翱翔低空的无人机,再到游弋江面的无人游艇,桐庐基本形成智能无人装备“水陆空”全场景覆盖格局。
从“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到“智能无人装备之城”,桐庐不只是增加了一个新标签,在这个标签的背后,我们可以见证这座城市产业赛道正在悄然拓宽,成为抢滩智能无人装备产业集群的先行者。
场景开放
龙头企业“抢滩登陆”
“桐庐富春江流域河道宽、风浪小,适合作为无人智驾游艇的试验场。”奥立安新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军龙说,桐庐文旅资源与配套丰富,更推动了无人智驾游艇的规模应用。
·
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集聚近400家关联企业,发展智能无人装备产业的核心逻辑,正是始于对“场景价值”的深度挖掘。依托快递物流无人配送的天然需求,桐庐精准锚定具身智能赛道,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智能船舶三大无人驾驶场景机会清单,以全域场景应用为牵引,向智能无人装备产业龙头企业敞开怀抱。
发挥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协同区、市无人驾驶未来产业先导区、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桐庐已搭建通达智驾平台与空域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分级分域的智能化管控。其中,在“地面”布局上,桐庐全域开放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区,并借助通达智驾平台实现智能网联车辆的监管、调度、操控一体化管理,为无人车提供“拎包入住”式的基础设施支持。
目前,平台接入车辆累计运行里程达37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95圈,为技术迭代提供了海量真实数据支撑。“对于企业而言,桐庐全域开放无人驾驶的路权,为我们车辆的测试、运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为业务开展提供了强大优势。”既未科技CMO(首席营销官)唐文俊说。
眼下,奥立安、新石器、通通达、既未科技、点甜、翰凯斯、灵翼科技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优势与行业引领能力的头部企业已在桐庐相继扎根布局,涵盖无人车配送、无人接驳车、农业无人装备、工业级无人机、无人水上智驾等产业方向,意味着桐庐智能无人装备之城正加速形成。
链条整合
“雨林”生态生机勃勃
“为什么选择桐庐?”面对这个问题,不少来桐的智能无人装备企业给出了相似答案——这里产业生态好,上下游企业有着拧成一股绳的“共生力”。
如何持续放大这份“共生力”?桐庐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一针见血指出,“过去,我们关注招引整机装备的单个项目,但现在,我们更着眼于‘招生态’,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向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纵深切入,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基于这一思路,桐庐在产业布局中展现出前瞻性的全局观与高效的执行力——
安高特电固态电池致力于解决无人装备的“续航焦虑”,提升电池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投产后可为无人车、无人机提供稳定的动力供应;海康微影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极大提升无人装备在夜间、复杂天气等环境下的视觉感知精度,增强运行安全性;对高速硅光芯片及光通信模块项目的布局,则确保了海量数据能在无人装备间、装备与云端间实现高速的数据交互,构建高效“神经网络”……
此外,桐庐还积极组织无人装备整机企业与核心部件企业开展对接活动,促进供需匹配。淮瓷科技与富智联科技将开展研发合作,共同攻克无人装备外壳材料的耐磨、耐高温等技术难题;泛思达电机与本地磁性材料企业、无人车企业形成配套协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一条从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垂直产业链已在桐庐成型,如同为产业装上了一副坚实骨架。在产业链内循环的顺畅运转下,桐庐智能无人装备产业从“应用展示”的初始形态,真正迈入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
要素保障
赋能产业“加速跑”
在应用端,无人车已深度融入快递末端配送、景区接驳、智慧交通等领域,无人机覆盖山区物资运输、农业植保,智驾游艇又将拓展水上观光、环境监测等场景。智能无人装备产业浪潮在桐庐奔涌不息,背后既是市场“无形之手”按规律自然流动、激发产业活力,更是政府“有形之手”精准施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筑牢创新根基是关键。桐庐高标准打造浙江省科创新材料研究院等核心研发平台,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高性能磁性材料创新中试基地携手浙江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稳步实现从“技术突破”到“行业领先”的跨越。
政策扶持促企迈高向新。桐庐推出若干产业政策,精准指向智能无人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比如支持安高特电固态电池项目扩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迭代,破解无人装备能源续航难题;助力晨宸辰公司拓展产能,满足市场对射频芯片的迫切需求,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
“接下去,我们将以全力争创省快递物流具身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为目标,在智能无人装备领域深化机制创新与场景应用,同时加码源头技术攻关,携手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提升先导区的产业‘含金量’和核心竞争力。”县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文字、图片/蔡峰、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