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振宁去世一天,翁帆终于发声,字字催泪,清华大学的举动太感人
创始人
2025-10-20 07:21:39
0

文| 咸菜

编辑 | 权局勘察

前言

2025年10月18日,一则消息让全网陷入沉痛,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这位跨越一个世纪的科学巨匠,用一生书写了学术传奇与家国情怀。

从清华园的少年到诺奖领奖台的华人骄傲,从规范场理论的奠基者到三尺讲台的大先生,他的故事早已刻进时代记忆。

先生离去后,妻子翁帆的深情发文字字催泪,清华大学设立的缅怀室细节满满,每一处都承载着对这位科学泰斗的无尽思念。

杨振宁先生传奇的一生

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7岁便随父亲杨武之住进清华园西院11号,在这里度过了8年少年时光,先入读成志学校,后就读于崇德中学。

父亲作为清华大学算学系初创者,那句“有生应感国恩宏”的信条,深深烙印在他心里。

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的歌谣,更成了他一生家国情怀的起点。

战乱时期,他考入西南联大,在艰苦环境中打下扎实的物理基础,这段求学经历培养了他“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为日后的学术突破埋下伏笔。

1945年赴美深造后,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开启了“开挂”人生。

他与罗伯特・米尔斯在1954年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后来被证实是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基础物理理论,直接催生了多个诺贝尔奖。

2年后,面对困扰学界的“θ-τ之谜”,他与李政道大胆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设,顶住学界质疑压力,最终经吴健雄实验验证,彻底改写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知。

后来35岁的他站上诺贝尔领奖台,成为最年轻的华人诺奖得主之一,奥本海默盛赞这一发现“为困在黑屋子里的高能物理学家找到了出口”。

此后“杨-巴克斯特方程”等成果又开辟了物理与数学研究的新方向,弗里曼・戴森直言他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

在美国生活半个多世纪里,杨振宁的办公室始终挂着清华园的照片,书架上摆着父亲手写的诗集。

他借“乒乓外交”契机回国访问,成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的第一人,掀起华裔学者访华热潮。

20世纪80年代起,他募集资金资助近百名国内学者赴美进修,还总在纽约“满庭芳”中餐馆请客,让国人吃出家的味道,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变化。

75岁的他应邀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立志打造“中国版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81岁的他定居清华园,将新居取名“归根居”,捐献100万美元现金,募集超1500万美元,引进姚期智、王小云等顶尖学者,把这里当成“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即便百岁高龄,他仍对科学充满好奇,在翁帆眼里“像个孩子一般”,还曾站着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每周挤出三小时答疑。

妻子翁帆发文

10月19日,在杨振宁先生逝世第二天,翁帆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的文章,这也是先生离去后她的首次公开发声。

文中那句“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开篇便戳中无数人泪点,没有撕心裂肺的悲恸,却满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深情。

作为陪伴先生二十余年的伴侣,她用最朴实的文字,为世人勾勒出这位科学巨匠的人生底色,字里行间都是不舍与敬意。

翁帆在文中特意翻译了杨振宁快满九十岁时写下的诗作《九十抒怀》:“我的一生是沐光而行的一生,如斯如愿;理想奉献的一生,不屈不折;幸福圆满的一生,无怨无悔……深深地感恩。”。

翁帆紧接着写道:“是的,他的一生,是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的一生。”

短短数语,既呼应了诗中的内容,更饱含着她对先生一生的深刻理解,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类进步奋斗的一生,确实值得“欣慰”。

“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这句话里藏着二十余年相伴的点滴温暖。

公开资料显示,翁帆与杨振宁2004年登记结婚,此后便一直陪伴在侧,出席公开场合、共同出版《晨曦集》,成为先生晚年最坚实的依靠。

她曾说先生百岁高龄仍对科学充满好奇,率真得“像个孩子一般”,这份日常观察让悼文更显真挚。

文末她引用《小王子》的意象:“每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时,杨先生会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对着我们微笑”,把思念化作诗意的期盼,既温暖又治愈,让读者在悲痛中感受到力量。

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缅怀室

先生离去后,清华大学第一时间在网站首页换上黑白色调,顶端悬挂“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字样,照片里的先生沉静温和。

作为先生少年成长、晚年耕耘的地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一楼119房间设立了缅怀室,从10月18日到24日,每天9时至21时向师生和社会人士开放,校外人士报备后亦可进入吊唁。

这处小楼意义非凡,既是先生父亲曾工作的地方,也是他1997年创办高等研究院的起点,更是他晚年办公室的所在地,每一寸空间都藏着先生的足迹。

走进缅怀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黑色挽幛,“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白色大字庄重肃穆,中央摆放着先生的遗像,周围摆满了白菊与黄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哀思。

墙上的展板陈列着先生一生的照片,稚嫩的孩童、专注科研的青年、侃侃而谈的中年、从容睿智的晚年,既有学术瞬间,也有生活日常,每一张都定格着珍贵时光。

门口的展板挂着先生“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照片,下方是那句经典颁奖词:“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结语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如他自己所说,是“沐光而行、如斯如愿”的一生,他用学术成就照亮了科学的星空,用家国情怀温暖了民族的记忆。

翁帆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他作为“人”的温暖,清华的缅怀室让我们触摸到他留下的痕迹。

那些他留下的科学理论、治学精神、家国情怀,会像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后来人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在爱国的征途上奋进。

先生虽去,精神永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构建AI“创新雨林”,一杯... 上海西岸,意在“培育雨林” 90后曾书霖,AI(人工智能)大模型民企无问芯穹的创始团队成员,兼任上海...
地球磁北极已跨过子午线,若磁场... 磁力,是物理学基本力当中的无形力,而产生磁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存在磁场。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磁场的存在是...
原创 美... 看了美军把经典的黑鹰直升机都改成无人机的做法,不少军迷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国的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可真是...
原创 老... 文丨咻咻 就在10月18号,官方传来消息。 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的获得者杨振宁传来消息。 ...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 央广网南昌10月20日消息(记者周蓓)10月19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南昌...
【企韵风华】中科重仪:坚持自主... HICOOL帮助一位位创业者完成了 从梦想到现实的蜕变。他们带着前沿技术的火种、解决行业痛点的初心,...
独家 | 智谱裁员迷雾:内部人...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智谱这波急着裁员,就是为了在上市前把报表做...
千古一帝秦始皇:后宫佳丽三千,... “祖龙虽死魂犹在,百代数行秦政制”——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后世...
“从all buy到一件不买”... 文 | 花姐谈花花世界 年轻人开始整顿双十一了。 以前“清空购物车”是all buy,现在“清空购...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超智融合”... 10月19日,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历军在2025世界VR产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