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美军把经典的黑鹰直升机都改成无人机的做法,不少军迷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国的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可真是慢啊,都把经典的黑鹰直升机都改成无人机了,还不是没啥新招的呢!
近日西科斯基公司就推出了其基于UH-60L的无人机方案,其主要的改动就是拆除了驾驶舱,将原有的驾驶舱改造成了一个可容纳多样的可配装的载货舱,从而使得该机的可装载的货物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大同时也能飞的更远更高,这听起来都像是对老的UH-60L的升级改进了,但明眼的军迷们都看的明白这分明就是对老的UH-60L的“老瓶装新酒”。
可以看出美军在“火力侦察兵”这块也不是头一回的“玩家”,比如就拿刚服役不久的MQ-8C“火力侦察兵”来说,这个基于贝尔407的无人机也才刚刚服役两三年就已经要被美军的“淘汰”了,真叫人不敢恭维啊,其“淘汰”速度都快过了打仗还能快的多。
不难发现,美国在老的机型上不断的修修补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的预算紧、创新难。
可见前不久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直升机就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才不得不将MQ-8B等这类的无人直升机紧急的推上了前线,声称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减少了美军的士兵的伤亡,但最后却把这类的无人直升机都用得不亦乐乎的,最后又说这玩意都用得不顺手了都……。
但近日公布的MQ-72C却将空客的H145作为骨架加上了一套人工智能的系统,打着无人后勤运输的旗号,能否真正的适应高强度的战场还真得等一等了。
可见其实就是一拆一补的“优化”模式,既不敢真正的抛弃旧的“平台”又不能将旧的“平台”彻底的淘汰掉,只能是“老的+新的”这也就使得其所谓的“省钱”也就成了“一时的省钱”,而“暴露了技术的迟滞”才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与中国的直-20相比,我们的发展走的可就不一样了,尽管直-20的外形与黑鹰有着不小的相似之处,但却绝不仅仅是一款的“仿制品”。
与黑鹰相比,它的五桨叶的旋翼的升力就大了不少,噪音也就低了不少,而且它的机身的线条都经过了风洞的点点的吹出来的优化,整体的气动布局都更加的流畅了,而且它的航电系统都已经全部换成了液晶的大屏幕,信息的化程度就领先了四十年前那一代的飞机了。
而最关键的就在于这架直-20的出生本身就像“全能选手”一样的料子——既能高空飞行又能舰载反潜、特种的突击甚至连后勤的支援都能干,压根都不用拆掉的驾驶舱就能硬改成一架无人机似的。
可直-20的设计也的确没少“借用”外国的无人化的套路,虽然咱们的军工团队早就说过:咱们的中型直升机的技术体系就足以自立于无人化的潮流之外了。
而无人直升机的“黑科技”却正是中国的“真金白银”。以往我们对无人直升机的关注都停留在其能否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上,但实际上,无人直升机这块的中国却又藏着更多的“黑科技”。
以如今的中航智已能推出的TD550为例,该机专为高原的恶劣天气所设计,其能以120公斤的重物高6500米的空中飞行,更何况现在的倾转旋翼机就已将垂直起降的兼具高速的巡航的双重性所具备,几乎已将要抢夺空中物流的“蛋糕”了。民营企业都能整出这样的成果来,那军用的还用得着去猜吗?
美军的“旧机改造”背后是战略焦虑,而中国的直-20代表的是体系化思维——有人机专注高端任务,无人机覆盖风险场景,两者互补而非互相替代。如今直-20T突击型即将在天津直博会亮相,这款“中国黑鹰”的进化版,注定比无人版黑鹰更懂未来战场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