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慧助夕阳”项目组研发的AI情感陪伴机器人“小慧同学”,在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广场社区正式试点运行。这个专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科技暖宝宝”,用前沿技术混搭暖心关怀,刚一“上岗”就用一个个贴心场景圈粉无数,社区老人提起它都忍不住点赞。
随着《“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落地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除了吃饱穿暖,老人们“想找人说话”“怕忘事”的精神需求和生活中的需要关注和关怀更多细节,越来越受全社会关注。西安交大AI思政创新实验室锚定这些问题,一直深耕老龄社会研究,同时也借着“AI+思政”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本事。前不久,实验室启动“慧助夕阳”项目,挑了优秀师生组队,还发挥文理工跨学科的优势,目标很明确——做一个“真懂老人”的陪伴机器人。团队先扎进社区做调研,再加上学校、社区的支持,终于把“小慧同学”孵了出来。
团队成员正在教社区一位老人如何“唤醒”小慧。 西安交大供图
“小慧,小慧,今天天气咋样?”广场社区服务中心,李奶奶坐在沙发上体验“小慧”的服务,随着李奶奶的问话,“小慧同学”立刻用温和的声音回应:“早上好,今天西安小雨,气温12摄氏度到17摄氏度……”李奶奶笑着说:“以前看手机查天气,字小得费眼,现在喊一声就知道,太方便了!”
这正是“小慧”直击痛点的设计:针对老人“智能设备用不惯、心里话没处说”的难题,把语音交互做得极其简单——不用学复杂操作,不用按细小按钮,像跟老邻居聊天一样说话,系统就能快速响应。“不用学复杂操作,也不用按细小按钮,老人像平常聊天一样说出需求,‘小慧’就能快速回应。”项目技术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还专门优化了语音识别模块,既能适应老人慢半拍的语速,对陕西方言的识别率也特别高,就算老人说“额想听歌”(我想听歌),“小慧”也能精准get。
除了陪聊天、放戏曲这些“暖心活”,“小慧”还是个社区服务“小管家”。老人说句话,就能查天气、设置用药提醒,想找社区医疗、家政服务也能直接联通,把情感陪伴和生活帮忙捏到了一块儿。
“‘小慧’试运营效果特别好,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社区服务效率也提上来了!”广场社区党委书记刘宏表示,社区期待继续和西安交大深化合作,把“科技+社区”的智慧养老模式打磨好,等条件成熟了,还可以推广出去,让更多老人受益。
在试点社区,75岁的张爷爷笑着说:“‘小慧’会提醒我吃药,还告诉我天气,能唱歌、能聊天,你们可得配合社区,把‘小慧’做得更好!”目前,“小慧同学”还在不断优化升级,未来会给更多老人带来有温度、够精准的智慧养老服务。
据介绍,“小慧”所属的伴心系列,开发团队是西安交通大学社会认知智能研究团队。该团队以“数智创新”为原则,建了认知攻防实验室,AI思政创新实验室和社会认知智能实验室等四个实验室。团队成员横跨多个专业,覆盖人工智能学院、类脑研究中心、机械学院、外国语学院等,有12名教授、19名副教授。该团队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先导计划”,依托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优势,把破解老年人的现实难题当成核心使命,凭着AI技术创新能力,专心研发和实践“真正懂老人”的AI情感陪伴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