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星文明帮助了中国?为什么中国进化到四维作战?
创始人
2025-09-11 06:22:08
0

2022年,中国天眼望远镜快眼6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探测到些奇怪信号,媒体一炒作,就传成“外星文明联系地球了”。

官方很快就澄清,那些信号是地球上的人为干扰,可能是卫星或无线电设备搞的鬼。空间科学研究院的报告明确表示,没发现任何外星科技痕迹。

类似传闻早几年也有,2017年,大西洋月刊还写过“中国建天眼是为了监听外星信号”,但那文章也承认,只是推测而已。

钱学森的名字有时也被拉进来,说他回国后导弹技术突飞猛进,肯定有外星人指点。

可钱学森靠的是自己在加州理工学到的空气动力学和火箭知识,加上苏联早期援助的R-2导弹图纸,中国一步步仿制东风-1。没有什么神秘力量,全是科学家埋头苦干的成果。

外媒偶尔报道这些谣言,但也多带点娱乐味,美国国防部报告《中国军力》里压根没提外星事,全是谈自主创新和军改。

说到底,这些传闻就是西方媒体的酸葡萄心理,中国军力追上来了,就编故事解释。

真实情况是,中国从一穷二白起步,靠人才和技术积累,硬是走到今天这步。外星人?那多半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

中国军力“进化”到四维作战,这里的四维,不是物理学上的时空,而是军事概念,指陆、海、空、天四个传统维度,加上电磁和信息作为主导维度。

简单说,就是从单纯的物理打仗,转向掌控信息和电磁频谱的全面对抗。

解放军的战略思想里,早就有“信息化战争”的提法,从1991年海湾战争后,中国军方就意识到,未来战场不光拼坦克、飞机,还得拼谁先掌握数据和信号。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在2019《中国军力报告》里就指出,中国在电磁谱管理上投入巨大,视其为“隐形战场”。

回到19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国防工业极弱。

1956年,钱学森出任第五研究院院长,选了导弹作为突破口,因为导弹技术门槛相对低,周期短,能快速形成威慑。

1958年,“东风-1”试射成功,那是中国第一枚本土导弹,射程600公里,基于“苏联R-2”改进,但核心计算和测试全靠中国人自己。

接着,“东风-2”在1960年上马,1964年服役,成为第一枚中程导弹。东风系列就这样一步步扩展,到现在覆盖近中远程全谱系。

“东风-5”是第一枚洲际导弹,1981年首飞,射程1万多公里,后来升级成“东风-5B”,多弹头分导式;“东风-31”机动洲际导弹,1999年首飞,射程8000公里以上,无依托发射,机动性强。

“东风-41”更厉害,2019年阅兵亮相,射程1.4万公里,能带10枚分导弹头。

火箭军这些导弹不是摆设,核常兼备,陆基海基全有。

导弹起步十分关键,因为它直接衍生了航天技术,长征火箭系列就是从东风导弹技术树上长出来的。1960年,“长征一号”原型就是“东风-2”改的,现在长征系列发射了上百次,支撑了卫星上天。

卫星系统是四维作战的眼睛和大脑。

北斗导航系统就是典型,从1994年启动试验,到2000年“北斗一号”区域服务,2012年“北斗二号”亚太覆盖,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

现在北斗精度厘米级,全球用户超亿。北斗不光定位,还能短报文通信,在军事上直接接入指挥系统。

“女娲星座”在2023年启动,一期到2025年发射54颗,包括雷达和光学卫星,用激光链路实现小时级重访。电磁维度里,雷达是关键。

中国的大型相控阵雷达探测8000公里外,洲际门槛。舰载机载版全有,055驱逐舰上的雷达能实时跟踪隐形目标。

预警机像空警-500,高空盘旋,融合多源数据。

所有这些连入“战区系统”,AI计算最优方案。六代机概念上,中国2024年12月首飞验证机,融入物联网,实时共享卫星雷达数据。

“歼-20”是五代隐形主力,六代强调无人协同和电磁压制。海军从“辽宁舰”起步,随后“山东舰”赶上日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在2024年5月海试成功。

“福建舰”能弹射“歼-35”,相比美国的“福特号”,中国电磁技术稳定多了。“潜艇094型”长波通信水下联网。

陆军合成化,机器狗、激光车载武器,消灭无人机群。所有平台信息互联,这就是四维:物理三维加电磁信息维。

四维作战的内涵在于系统对抗。

解放军的“系统破坏战”理念,就是先瘫痪敌方指挥网络,再物理打击。电磁战是核心,J-15D电子战机2024年亮相,挂载干扰吊舱,压制敌雷达。

中国高功率微波武器,2024年南华早报报道,能从单天线发多束电磁波,同时击多个目标。AI深度介入,2025年军改中,信息支援部队整合网络航天,分布式计算毫秒响应。

中国进化这么快,军民融合是关键。

航天民用技术反哺军用,长征火箭发射商业卫星,积累经验。教育投入大,钱学森时代就建了导弹学院,现在中科院和军工大学培养人才。国际合作有限,但自主率高。

美军报告承认,中国军费虽不高,但效率高,专注高科技。2024年国防白皮书强调“科技强军”,电磁频谱就是新高地。

解放军视电磁为“第五维”,但在中国语境下,常并入四维框架,强调全域融合。

现在空军有歼-10C、歼-16、歼-20,数量超2000架。无人机家族庞大,从翼龙到彩虹,出口全球;海军舰艇总数超美,质量追平;陆军从百万大军精简到百万精锐,合成旅模式世界独一。

2025年9月的阅兵上,“东风-61洲际导弹”亮相,射程覆盖全球,威慑力满分。这些装备公开亮相,是中国军力自信的信号。

参考资料:

1、阅兵专号|网络空间作战方队:网络尖兵 决胜新域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2025-09-04

2、揭开赛博空间作战的神秘面纱 人民网 2021-01-1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饿了么将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处罚 DoNews9月10日消息,据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9月10日,“饿了么”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恳...
原创 最... 关于iPhone Air iPhone Air以“出奇纤薄、轻盈”重新定义iPhone手感,拿在手中...
点燃科学火种 传承延安精神 “看,‘东方红一号’升空了!”9月10日教师节当天,英赫高科麓湾幼儿园的活动现场,随着大屏幕上黑白影...
卡塔尔首相:卡方正在重新评估加... 当地时间9月10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表示,卡塔尔正在重新评估其作为加沙冲突调停者的角色。...
扫地机器人 从此只有“内战”了 [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扫地机器人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依然在壮大。天风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扫地...
这些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 这些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 租相机、租衣服、租玩具……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
玩转大学“闯关游戏”,杭电学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通讯员 程振伟 王震 学期刚刚开始,很多大一新生面对全新的校园和学习环境...
国网上蔡县供电公司:开展国产信... 大象新闻记者 雷刚 通讯员 张海登 于亚洲 9月9日,国网上蔡县供电公司聚焦员工数字化技能提升,组...
安徽合肥优化平台建设绘就智能建...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在工程建设领域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与产业互联网平台,为建筑行业转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