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方红一号’升空了!”9月10日教师节当天,英赫高科麓湾幼儿园的活动现场,随着大屏幕上黑白影像里火箭刺破天际,在场教职工不约而同发出轻声赞叹——一段主题为“托举东方红”的专题视频,将大家的思绪拉回1970年4月24日那个历史性时刻。
视频落幕,一位乘坐轮椅的嘉宾被孩子们推上舞台。她正是当年参与“东方红一号”发射工作的亲历者李德春。“那时候没先进设备,计算数据全靠算盘,物资紧缺到铅笔都要省着用,但没人说过放弃。”今年90岁的李德春老人动情分享了参与卫星发射工作的难忘经历。老一辈航天人凭借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攻克重重难关,成功将卫星送上太空的感人故事,让教职工们对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航天人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部件都精益求精,我们做幼儿教育,不也该这样?”一位教师在互动时感慨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伏萍与李德春对谈
活动现场,延安精神践行者杨南生的事迹同样触动人心。航天四院文学协会会员韦兰结合史料,讲述杨南生在延安时期克服艰苦环境、投身科学事业的经历:“没有实验室,就用窑洞当场地;缺少器材,就自己动手制作。他说‘自力更生不是口号,是干出来的’。”
当九三阅兵的震撼画面再次播放,整齐的方阵、轰鸣的装备让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国家强大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坚守,我们教孩子,就是在播下未来的种子。”刚刚接受表彰的青年教师雷婷婷在上台分享时说。
据悉,这场将航天科学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教师节活动,让英赫高科麓湾幼儿园的教职工们收获满满,大家不仅重温了航天史上的热血瞬间,更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了育人力量。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