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3日说,将尽快改善韩中关系。在执政百日之际,李在明在青瓦台举行记者招待会,他表示,将以坚固的韩美同盟、紧密的韩美日合作、尽快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为基础,展开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守护和平与国民生活。
据环球网报道,此前,李在明在内阁会议上明确表示,韩国外交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引发外界对其对华政策走向的广泛猜测。李在明上任后,韩国外交政策出现明显调整。其一改前任尹锡悦全面倒向美国的做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李在明政府面临的经济困境迫使其必须调整外交策略。2024年韩国经济增长乏力,全年GDP增速勉强维持在1%左右。进入2025年后情况并未好转,1月出口额同比下降3.2%,其中对美出口因关税问题减少7.8%。更棘手的是通胀压力持续存在,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4%,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这种经济形势下,韩国迫切需要开拓新市场。
李在明(资料图)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5%以上。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3622亿美元,其中韩国对华顺差高达580亿美元。在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中国市场对韩国企业至关重要。
李在明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印证了这一点。为刺激内需,韩国政府推出总额达15万亿韩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等措施。但这些措施效果有限,韩国经济复苏仍需外部市场支撑。在此背景下,修复中韩经贸关系成为必然选择。
在安全领域,李在明政府同样面临两难选择。韩国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盟友,驻韩美军规模保持在2.85万人。但过度依赖美国军事保护使韩国在外交上受到掣肘。此前,美国要求韩国参与对华芯片技术封锁,遭到韩国政府明确拒绝。这一决定背后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界的强大压力——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市场年营收超过450亿美元。
李在明在外交上的务实态度还体现在对朝政策上。与尹锡悦政府不同,他主张通过对话缓解半岛紧张局势。分析认为,这既符合韩国经济利益,也有助于缓解地区紧张局势。
李在明(资料图)
特朗普时期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让韩国深受其害。美国对韩国钢铁产品加征25%关税,导致浦项制铁等企业出口利润下降15%。更令韩国担忧的是美国要求增加驻韩美军军费分摊比例,从目前的每年10亿美元提高到15亿美元。这些政策使韩国在对美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比之下,中方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原则发展对韩关系。中韩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双方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达成多项共识。这些务实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格局变化也给韩国外交带来新课题。李在明提出的“实用外交”正是试图找到平衡点,既维护韩美同盟关系,又不损害对华经济合作。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韩国的战略选择空间有限。朝鲜半岛局势始终是韩国外交的首要考量。在这种安全环境下,韩国难以完全脱离美韩同盟体系。但同时,过度依赖美国又会损害经济利益,这种两难处境促使李在明政府寻求更平衡的外交政策。
李在明(资料图)
经济数据显示,中韩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技术进步为韩国企业带来新机遇。这些积极迹象表明,中韩经贸合作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未来韩国外交走向将取决于多重因素。经济复苏需要、安全环境变化、国内政治博弈等都会影响李在明政府的决策。李在明的当选为首尔外交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重新校准窗口期,将决定韩国能否在中美战略竞争升温的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更具斡旋余地的中间路线——在安全上维持与美国的同盟框架,经济上稳步深化对华合作,并在多边机制与全球治理议题上扩大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