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最近,中美贸易的紧张局面刚得到缓解,美国又接连推出两项关于人工智能(AI)的新政策再次让局面扑朔迷离:一是宣布取消此前针对AI发展所用半导体的出口限制,将相关限制调整为建议性指南。二是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一系列细则,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Ascend)等芯片的企业,可能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受到美国商务部的处罚。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近日,中国芯片产业迎来两个好消息,一是华为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据报道,这款电脑从操作系统内核到应用生态已经实现全链路自主可控。这是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二是小米公司宣布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芯片,将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制程。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在3纳米芯片设计技术上实现重要突破,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芯片的竞争力,还能大幅减少外部制裁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掣肘。
同时,美财长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充分让全球人民看到了他的“喜怒无常”,关税政策朝令夕改也是见怪不怪了。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令人苦不堪言,从企业到各国政府均被牵涉其中。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再次为特朗普辩护称,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中使用“战略不确定性”,是特朗普的谈判策略。当被问及特朗普的关税给美国小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时,贝森特在一档节目中说,“就我们与全球各国的糟糕贸易形势而言,我们不是一夜之间就走到这一步的。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在不久前公开就中美经济“脱钩”一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贝森特称,美国和中国经济没有理由分离,两国之间有可能达成“一项重大协议”。换句话说,按照这位美国财政部长的说法,中美两国的经济是无法进行“脱钩”的。这其实也是客观事实的一个表达, 美欧财政部长的言论也说明,特朗普继续坚持对华加高关税壁垒的做法,是注定不能持久的,也是注定要走向失败的。
美国对华政策已陷入 “越施压越被动”的局面。一方面,中国通过征收125%的关税,强化稀土出口管制、暂停波音订单等反制措施直击美国痛点:F-35 战机成本因稀土短缺飙18%,波音公司失去中国市场导致百亿美元损失;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难以摆脱,即便苹果、通用等企业加速供应链转移,其 70% 的零部件仍需中国供应。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高关税政策既无法实现 “制造业回流”,又推高了国内通胀,加剧经济衰退风险。当前,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呈现 “强硬表态 — 市场反弹 — 局部妥协” 的循环。
特朗普(资料图)
从这次风波中可以看出,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特朗普明白,关税战拖太久对美国不利,不只是企业抱怨,连普通民众也在反弹,他想缓和气氛,却又不愿在姿态上示弱,所以才在语言上做了些调整。不过,中国这边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给台阶下,也没有附和特朗普的降税设想,因为中方明白,这场博弈的主动权不在说话,而在行动,如果轻易接话,就容易掉进美方设定的“舆论陷阱”。
现在,中美首次正式接触在即,作为美方代表的贝森特却在谈判前不断“失态”,连续几次都扛不住压力,差点就要把美国老底全交代了。让全世界都看清,关税战里没有赢家,美国也要自食恶果。那些还在考虑与美国谈判的国家,也看清了美国的虚实,恐怕更不能像贝森特所说的,“许多国家都急着和美国谈判”。无论是在国际舆论上,还是两国的实际表现上,中国都能在谈判桌上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