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潮新闻记者 李震宇 摄
蛇年首个工作日,多地紧锣密鼓召开新春第一会,催人奋进的紧迫感不言而喻。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各省市在这一年将如何布局落子,也备受关注。
乙巳新年,沪苏浙皖划下哪些重点?怎样擂响战鼓?来看新春第一会释放的重要信号。
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新春第一会的主旋律。
从经济数据来看,下辖13个设区市的江苏,去年GDP达13.7万亿元,迈入“城均GDP破万亿”的阶段,显示出均衡发展的强劲实力。新一年,江苏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新春第一会上,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体推进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从“全球”“国际”“世界”的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高质量发展定位,可见江苏的发展雄心。怎么做?江苏提出六个“更大力度”,包括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大力度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更大力度夯实人才支撑等。
浙江新春第一会的主题,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今年,对肩负为全国探路共同富裕使命的浙江来说,意义特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即将交出阶段性答卷,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总思路——
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扎实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加快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促进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也成为长三角各地新春第一会高频提及的主题。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大会提出,安徽要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即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安徽明确提出“三个往前赶”: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
怎样实现“三个往前赶”?关键靠科技创新。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安徽省委主要领导此前谈及要放大科技创新优势时说,正是在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下,安徽已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工业大省。
新一年,如何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安徽提出具体发力方向,比如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高效能产业创新、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等。
而浙江新春第一会部署的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创新——“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怎么做?浙江明确,要重点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
比如,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
再比如,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也是江苏新春第一会的高频词。省委主要领导指出,要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第一方阵”使命,构建起多层次、系统化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努力在重点产业领域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都成为会议上明确的具体目标。
从今年初江苏排定的重大项目来看,对“科技创新引领”的重视也可见一斑。该省今年计划实施的500个重大项目中,共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225个,增幅21%,占制造业比重超过六成。
近几年高频成为长三角省市新春第一会主题的,还有一个关键词——“营商环境”。
蛇年伊始,上海又一次把新春第一会的焦点,对准了这四个字。自2018年开始,在岁末年初召开全市大会,讨论新一年优化营商环境方向,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建设的重要传统。
为什么营商环境如此重要?
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向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特殊使命。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就以上海、北京为样本。
面对多重挑战,上海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增长潜力、提振发展信心,在全球格局中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新春第一会上,《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正式亮相,这已是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8.0版本。
此前,历经7年的集成,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已颁布1101项任务举措。成果有目共睹:在以上海、北京为样本的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最新评比年份)的第31位。
那么,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已经很“卷”的上海,如何进一步突破?这一次,上海把重点聚焦在了“提升企业感受”上。
“政策措施多问企业是否看懂好不好用,一以贯之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新春第一会上,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这样说。
为挖掘更多企业“痛点”“难点”,新出台的8.0方案在文件起草阶段就进行了大量企业需求调研,形成了一份189条的需求清单,最终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进为8.0方案的58条任务举措。
可以说,每一条任务的背后都是企业遇到的一类难题。比如“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针对的是危害企业和商家正常生产经营的“职业举报人”,瞄准企业呼声大、解决难的法治深层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8.0方案还提出,未来“普惠性政策听取意见,原则上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50%”。可见,“聚焦提升企业感受”,不仅将成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主旋律,更会影响未来政府的行政逻辑。
人勤春早,实干争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定方向、谋未来的长三角新春第一会,激励着人们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和实干争先的担当,把更多谋划的蓝图变为百姓身边的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