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春节全国有一半的人都来了西安,那么今年西安春节假期的讨论热度只能说是更上一层楼。
从荧幕中的诗词长安,到现实里的古今交融,西安的龙年春节除了大街小巷的喜庆氛围和花灯璀璨的过节场景外,也更多了一些骨子里的气定神闲。而对于那些心怀憧憬的游客来说,春节来西安旅游,更多了一份文化自豪。
春晚之后,西安再成顶流
在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节目《山河诗长安》中,穿越而来的诗人李白用一首《将进酒》燃起了千万华夏儿女的血脉豪情,也点燃了春节西安旅游火爆的导火索。
在“西安分会场嬴麻了”的词条冲上热搜榜首时,不少本地市民也自豪发言:“我现在的IP强得可怕!”
除夕当晚关于西安分会场的热搜
当然,在龙年春晚的西安分会场中,除了有诗词歌赋和视觉盛宴外,还在节目中穿插体现了许多非遗以及艺术文化元素,如皮影戏、舞狮、舞龙、水袖舞、社火、秦腔等,融合了国风、戏曲、乐器、诗词、舞蹈、rap等多个元素,充分展现了从古之长安到今之西安身份的转化。
诚意满满的节目,通过春晚这个全球华人都在关注的舞台,得到了最大程度释放。在除夕当晚,关于春晚西安分会场的旅游搜索热度就环比上涨了294%,春晚过后,大唐不夜城的热度更是一路走高,不少外地游客临时起意,来到西安就为体验“春晚同款”。
春节大唐不夜城人潮汹涌
整理数据可知,大唐不夜城的游客流量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在高位运行的状态,夜间峰值达到20万人次,全天客流稳定在65万人左右。同期,大雁塔景区周边车流密度依旧强劲,不仅连续两年位居景区排名第一,也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点。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假期中西安的曲江、南门钟鼓楼、临潼等重点文旅聚集区共计接待游客1617.0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47.22%。曲江旅游度假区、浐灞国际港旅游度假区在假期间的经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44.43%、379.51%。
另外,全市3A级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1060.5万人次,同比增长41%。其中大明宫景区、华清宫景区、西安博物院、翠华山景区、茯茶镇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长119.67%、103.1%、97.07%、85.86%、82.28%。全市旅行社接待团队游客大幅增长,同比增长194%。
春节热度同样也蔓延至全球的其他城市之中。刚刚结束的假期中,西安成为国内城市入境游主要目的地第一名,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4倍多,出入境旅客的整体数量也同比增长了10.7倍,加速了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
爆款成绩背后的城市经营法则
春晚分会场的爆火,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也为城市运营带来了全新的命题,比如激增的客流强度如何缓解,如何在保证各方游客体验的同时打出自身特色等。
春节假期中西安地铁客流情况
而对于从来没有旅游淡季的西安来说,将庞大流量进行高效转换,就需要整个城市的共同营造。
首要的任务,就是为涌入的巨量游客提供更多元、更新鲜、更有沉浸感和氛围感的游玩场景。比如每年都被广泛关注的压箱底节目——新春灯会,在今年也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
春晚西安分会场舞台
西安共推出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昆明池·七夕公园、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兴庆宫公园等7大新春灯会。其中城墙灯会除了用AI技术增强交互体验外,还打造覆盖全天的文艺演出以及诗词场景,而大唐芙蓉园新春大潮会则营造出“景中赏灯、灯中有景、灯景相依”的别样体验。
西安城墙新春灯会
多方位游玩体验的提升,让新春灯会成了西安旅游的又一个标签。根据美团数据显示,在全国灯会走红的趋势下,春节期间“西安城墙灯会”热度位列全国第五;而在携程平台上,西安大明宫上元唐宫灯会、昆明池古风花灯节与南京秦淮河灯会、武汉园博园花灯会等一同上榜。
另外,假期中西安各项文艺演出、非遗展览等活动也应接不暇,比如有老牌顶流演出《长恨歌》也有新晋爆款《无界·长安》,另外非遗活动也出现在不同热门景区中,这些活动都在用更多元的文化体验来加持游客的获得感,带来更难忘的出游体验。
当然,除了用新春灯会、文艺汇演等活动来延伸游玩广度外,西安也在用实际“宠客”行为给广大游客带来城市温度。
比如春节假期前后,官方就延续往年传统,发布了“让景于客”的短信并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并且在春节假期中不间断发布相关景区、出行消息;再比如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3小时、主城区近8万个路内停车泊位实行免费停放、公共自行车免费骑等举措。
甚至为了缓解钟鼓楼广场连通回民街的火爆客流,许久未曾开放的鼓楼门洞也在春节期间开放,不少本地网友纷纷“破防”,称自己在这里生活十几年都没从这里走过......
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的再次提升
可以说,春节假期西安文旅热度的火爆,离不开春晚的爆款节目,也少不了自身的精准运营。但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国人对于华夏文化千年传承的自信和认同感正在逐步提升,也加速了优质传统文化的频频火爆。
从汉服逐渐成为主流,到全国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再到各种国风演出的备受追捧,我们可以看到一场关于“新国风”的潮流已然在当下蔓延开来,尤其是当年轻消费群体掌握话语权之后,这种更具个人特色和喜好的行为,也逐渐成为未来趋势。
而在文化传承这一领域中,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极高的话语权,也是不少人心目对于传统中华文化的最真切认识。所以在“国潮复兴”的洪流之中,西安也凭借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收获了不少新时代消费者的认可。
大雁塔下的诗词街道
比如从去年春节火到今年的诗词街道,早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到西安后的必打卡选项;再比如基于传统茶文化而生的本土茶饮品牌茶话弄,也将新茶饮这一消费业态与千年古都深刻绑定,激发出更多元的想象。
而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在此次西安文旅的热度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验。比如在《山河诗长安》火遍全国后,游客们又自发在大唐不夜城上演了一场千人诵读《将进酒》的宏大场面,让不少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灞柳风雪,雁塔晨钟……这些意象都记载着千年古都西安的悠悠文脉、万千气象以及诗意之美,而这份绵延千年之久的传承,将会在未来的时日里弦歌不绝,唱出更昂扬的旋律。
点击阅读原文
见证西安发展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西安突破1.2万亿,2023年经济成绩单出炉
一圈四极!关于陕西国土空间规划最新方向…
西安地铁四期新变化:5线走向明确,总长131.8公里
从西安走向全国,这家本土品牌之光做对了什么?
新能源版图大洗牌,西安的“第一城”保卫战
灯火耀长安,多场大型灯会点亮“西安年”
陕西新增重量级博物馆,涉及秦岭、黄河文化...
国货扎堆出圈的风口,西安本地品牌还能赶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