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1937年5月初,延安边区保卫部门发生了一件新闻,战士小李因违反军纪被举报。
接着,小李被边区通报开除军籍。
闻听消息,战友们深感震惊和惋惜,小李可是一名好战士,怎么突然变样了?
几天后,更令人吃惊的消息传来。
有人在边区西头的火神庙见到他,这个原本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了光头——他居然剃度出家了。
关于小李出家,大家是这样理解的:小李因为犯了错,断送了前程,现在看破红尘了。
不管怎么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他不再是大家谈论的话题。
就在人们快要忘记他的时候,小李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件事,颠覆了人们对他的认知。
让我们从小李被开除后讲起,看看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937年5月3日,延安火神庙的方丈一大早起来,照例要开门,带着人一道打扫卫生。
不开门则已,一开大吃一惊。
【火神庙资料照】
石阶下面,有一个穿着八路军军服的小伙子,直挺挺地躺在地上。
方丈好奇地走到跟前,闻到了一股酒气。
再看那人,身边的地上有一大堆呕吐物。
很显然,他喝醉了。
看样子,他只有十六七岁。
方丈有些好奇,叹了口气说:“这娃咋喝成了这样?”
听到有人说话,小伙子醒了,他抬了一下头,又垂了下去,说:“我……渴……”
方丈听了,赶忙将他搀扶到庙里,倒了一碗水递了过去。
小伙子接过之后,“咕嘟咕嘟”喝了几口,精神顿时好了许多,也比刚才清醒了。
“八路军同志,大清早的,你怎么了……”方丈好奇地问。
“别提了,我犯了错误,被开除了。”小伙子说,“开除之后,我没脸回家,也无处可去,就在饭馆里喝多了。”
方丈这才发现,小伙子虽然穿着军装,但是帽徽和臂章都不见了。
这时候,小伙子突然大声喊道:“坏了,我的路条呢?”
说完,他挣扎着起身,踉踉跄跄要出去寻找路条。
这时候,从门外走进来一个瘦和尚,说:“不用找了,我捡到了。”
方丈接过来一看,是盖着边区大印的“违反军纪”的处分决定和处理回家的路条。
方丈叹了一声气,说了声:“唉,这么年轻就被处分了,你回去咋做人呢。”
这时,小伙子突然道:“师傅,能不能收留我?我没脸回家。”
这个庙虽然不大,但杂活确实不少,有一个年轻人干活当然是好事,方丈说:“看你怪可怜的,出家人慈悲为怀,如果你不怕吃苦,就留下吧。”
想必大家一定猜出来了,这个被开除的八路军小战士,正是小李。
小李出家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
他积极诵经,干活勤快,庙里的脏活累活全包了。
从打扫卫生,到劈柴挑水,甚至整理房间、洗衣服,他都抢着干,从不说累。
两个师傅对他挺满意,自从小李来了之后,他们轻松了很多。
这一天,小李却做出了反常的举动。
两个和尚出去做法事了,小李拿了一把扫帚,悄悄溜进了师傅的房间。
进去之后,他胡乱打扫了一下,一看外面没人,就关上了房门。
之后,他在师傅的床上翻了起来。
突然,他在一个师傅的枕头里,摸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小伙子掏出一看,竟然是一把勃朗宁手枪!
另一个师傅的枕头里也有货,是一个牛皮封面的本子。
本子上颠三倒四,写满了古怪的经文,还有不少奇怪的符号。
小李看过之后,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放到了枕头里。
然后,他悄悄走出房门,重新关上。
原来,小李并没有真的被开除,他以犯错为名离队,潜入庙里是上级的有意安排。
他的真实身份,是边区保卫部的秘密侦察员。
那么,保卫部为什么要会这样安排?
原来几个月前,就有群众向保卫部举报,说火神庙的和尚有问题。
火神庙里原本有两个和尚,当年1月8日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陌生的面孔。
同时消失的,还有一个做饭的师傅白老歪。
这两个新来的和尚只有五十来岁,身体好,精力充沛。
他俩人很少呆在庙里,经常出去做法事。
做法事是和尚的日常,也能增加收入,这本身没什么好奇怪的。
让人奇怪的是,有人看见他们出去之后,竟然脱下袈裟,穿上便装,到处乱窜。
接到举报,保卫部非常重视,派出侦察人员悄悄跟踪。
可是,这两个和尚似乎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发现有人盯梢之后,显得很警惕。
一连跟踪了几天,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异常。
只是他们喜欢到陕北公学、司令部等地方去,看来是有所图谋。
保卫部门的负责人感到这里面有问题,和尚怎么还会有反盯梢的意识和能力?
即便有所怀疑,但没有掌握铁的证据,保卫部也不能随便抓人,那样既违反政策,也会给人口实,让别有用心的人做文章,对我方不利。
这时候,又有人前来汇报。
他们说,在火神庙里煮饭看门的白老歪找到了,他现在在南城门的大杂院。侦察人员马上前去,对白老汉进行了询问。
白老汉说,就在红军进城的前两天(红军首脑机关于1937年1月13日进城)晚上,来了几辆汽车。
车子在火神庙院里停下,从车上下来一队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
他们不由分说,把两个和尚捆绑了起来,堵住嘴巴,然后带上车。
【延安资料照片】
白老汉当时出去买东西,看到这一幕,吓得他躲在水沟里,这才逃过了一劫。
保卫部负责人判断,原来的两个和尚已经被抓走了,这两个新来的“和尚”,很可能是假冒的,真实身份是特务,潜伏在庙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个和尚的活动情况,抓住罪证,他们想到了一个苦肉计。
接下来,小李就“犯错”了,被保卫部“开除”。
之后,他醉倒在庙前,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之所以让小李去,也是经过反复斟酌的。
一来,老红军大多是南方人,他们操南方口音,容易引起怀疑,而小李是本地人,容易融入当地。
而且老红军年龄普遍偏大一些,而小李年龄小,没有成家,他犯错误再出家,也容易让人理解和同情。
还有,小李虽然参加革命的时间不长,但他很聪明,很机灵,很快取得对方信任,拿到了疑似物证。
之所以说是疑似,还需要专业人员鉴定,小李还下不了结论。
但是那天和尚并没有出远门,小李此时还不好把证据取走。
发现了方丈的秘密之后,小李按兵不动,以免打草惊蛇。
他遵照上级的指示,在等待着合适的机会。
【延安资料照片】
6月3日,机会终于来了。
这天吃过晚饭,小李听方丈对瘦和尚说:“老弟,十来天没有碰女人了,你心里不痒痒吗?”
“痒痒啊,可是那女人住得太远了,来回十几里路。”瘦和尚说。
“管它呢,有小和尚看门,我们去快活一夜,早上再来也不迟。”
说完,两个人嬉笑着脱了袈裟,虚掩了房门,悄悄溜了出去。
看着两个和尚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小李暗喜,蹑手蹑脚进入房内,将笔记本和手枪揣上,快速赶到边区保卫部。
保卫部的技术人员马上对小李取回来的东西进行了鉴定,发现牛皮笔记本中记载的,是边区组织、军队驻地的人数、驻地等敏感信息。
保卫部领导说,收网的时候到了。
黎明,两个和尚快活回来,回到了庙里。
等待他们的,是侦察员上了膛的手枪。
早上7点30分,审讯正式开始。
两名和尚百般抵赖说:“我们是守规合法的出家人,你们这样做,是要承担后果的。”
这时候,小李走了进来。
他指着桌上的手枪和笔记本说:“师傅,别忙着诉冤,你们还是解释一下这些东西吧。”
“你?!”看到小李出现,两个和尚明白了一切。
胖方丈后悔不迭,说:“都管我瞎了眼,收留了你……”
两个和尚最终交代,他们是蒋军陕西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何绍南手下的特别行动队队长和副队长!
他们还交代,何绍南的侦察参谋也来到了延安,以开照相馆为名,刺探情报。
其实,这个照相馆也早已引起了保卫部门的注意,相关人员已经被监视起来。
【何绍南】
这个何绍南是保定军校毕业生,跟傅作义是同窗。早在1928年,他就是第3集团军第16军中将军长(比傅作义早3年当军长)。
此人有一定军事才能,可此人立场顽固,一门心思用在对付我军。
抗战爆发后,国难当头,本该一致对外。
但是他仍旧充当蒋氏的马前卒,成为摩擦专家,挖空心思向延安渗透。
可惜天外有天,何绍南机关算尽,还是栽到了延安保卫部门手里,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小李机智勇敢,破案立功,归队后被提升为排长。
参考文献:《锄奸保卫史记》,蒋柳青,解放军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