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北斗”丨卫星为防灾减灾开“天眼”,未来可像用电一样便捷
创始人
2024-10-22 00:20:57
0

编者按: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10月24日-25日在湖南株洲举行。作为北斗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创新应用的示范区,湖南具有发展北斗产业的独特优势。为充分展示北斗规模应用的最新成果,擦亮北斗“湖南名片”,红网时刻新闻推出《身边的“北斗”》系列报道,看北斗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仪研究院展示的卫星模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

“让航天触手可及,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杨峰说,未来要让大家用卫星就像用电一样便捷、便宜。

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即将召开之际。近日,红网记者在天仪研究院见到了正在组建的卫星,一个个零部件摆在操作台上,组成直径不到一米的方形卫星。

“目前有5颗卫星正在制作,都是定制化的科研卫星,将承担不同的科研任务。”天仪长沙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明介绍。

发射前的“神启号”卫星。

不久前,9月24日,由天仪研究院与张掖星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天仪41星(神启号)搭乘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升空。这是天仪研究院的第19次太空任务,至此,天仪研究院已有31颗卫星进入太空。

与尚在研制的科研卫星不同,“神启号”是SAR卫星。SAR卫星的特点是全天候、无需光,即使有云层遮挡,也可对地表甚至穿透地表成像。2020年12月,天仪研究院发射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填补了我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

李晓明说,希望通过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让更多人知道天仪研究院,让卫星能监测到更多的可能风险。近年来,天仪研究院的SAR卫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犹如为防灾减灾打开了 “天眼”。

搭载“海丝一号”卫星的火箭升空。

2023年11月,天仪研究院制造的“涪城一号”,发现了绵阳市涪城区建筑的21个风险点,当地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置。2023 年 12 月 18 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 6.2 级地震,余震频发且伴有泥石流,地面人员难以进行地貌变化测量,此时天仪研究院的“巢湖一号”卫星从 500 公里的高空顺利完成任务。不仅如此,天仪研究院的卫星还在 2023 年 7 月的河北省涿州市暴雨气象灾害、2022年1月汤加王国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爆发等灾害中,为救灾和次生灾害预见监测提供了空间技术支持。

不仅卫星本身技术在发展,天仪研究院的制造能力也在进步。目前最小的卫星现在是6u(12cm×24cm×36cm),重量在6-14公斤之间,例如NASA研究的“月球手电筒”卫星。“早期装配一颗6u的立方星需要三个月,现在通过模块化、标准化,一周就可以。”李晓明介绍,300公斤级的SAR卫星,传统的研制要几年,通过小型化、模块化,天仪研究院把时间压缩到了一年。

“天仪研究院的发展离不开湖南对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链的重视与支持。”李晓明说,他们在产业链、人才、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也享受到了优惠政策,与湖南省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其他几家优势企业联合申报的湖南省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其相关研发成果用在了“神启号”上,为卫星几个关键指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湖南,“高大上”的太空任务不再是新闻,已是一种“新常态”。

相关链接:

身边的“北斗”丨隔空喊话驾驶员“别玩手机” 北斗让道路更安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当美国政府停摆达到了39天,创下历史上最长停摆纪录时,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正在为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发愁,...
科锐国际第四次亮相进博会 以全...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近日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科锐国际第四次亮相“服务贸易展区...
我的智能建造探索之三:智能施工... 第三章智能施工这块,说的不是智能装备用于现场施工,主要还是与现场管理比较深度融合ai工具,有些设施大...
辛看点丨童年“科幻”已成真!一... 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浙江乌镇报道 你小时候有没有写下过“未来我要当科学家”?如果你写过,那我相信你...
3nm旗舰工艺+330万跑分!... 在骁龙8Elite和骁龙8Elite Gen5之后,高通的又一款采用3nm旗舰工艺的处理器,要来了。...
性价比高的成都小米全屋智能哪个... “别再被‘伪智能’割韭菜了,真正的全屋智能,不是设备的堆砌,而是生活方式的智慧升级。” 最近很多...
漳州“小黄人”,正式上岗! 近日 漳浦县消防救援大队 迎来了两位新成员 两台外形小巧可爱 本领却不容小觑的消防灭火机器人 在漳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