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机器人实验室,张朋老师正带领黎沛霖和俞欣雷两位同学,展示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纵横天下机器人、唱京剧机器人;在另一间社团活动室,高二学生莽舒晗单手带着“手套”,正在远程操控她的机械手,向大家展示着她设计的多自由度可伸缩无线同步全掌仿生学结构;另一旁,高二学生韩欣昱一手扶着滑雪板,另一手操控手机,这是她设计制作的可进行体姿纠正的雪橇推进器……
诸如这样的人工智能设备已经渗透到北京市朝阳区许多学校,未来,数字课后服务、学生个性化作业等教育应用场景将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
据了解,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被教育部认定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朝阳区4所学校入选首批北京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学校。
13日,记者从朝阳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上获悉,未来三年,朝阳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将围绕“减负、增效、提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课堂、学生、学校和管理五个方面为重点,实施 “十项任务”,推进“十大教育应用场景”,助力教师精准教研和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
在赋能教师方面,将全面启动全区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实训,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数字素养和技能。探索大模型多场景应用,为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赋能课堂方面,将探索智能技术工具与课堂教学融合实践,呈现全方位、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提供即时、客观、明晰、科学的数据支撑;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同时,鼓励以学校为主体,开放教育教学场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设备等,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场景实践探索和应用研究。
赋能学生方面,将深化智能作业实验改革,推动智能作业的常态化应用;试点研发学生学科知识水平诊断及学习支持系统,准确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难点,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推动学校构建阶梯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高阶能力。
赋能学校方面,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咨询体系,助力家校沟通。
赋能管理方面,将建设朝阳区教育智慧大脑,贯通各类数据汇聚共享;建立朝阳区教育系统师资匹配线上供需平台,进一步盘活教师资源。
“‘三年行动计划’将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服务区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