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围绕新一代智能终端的特征、核心技术演进及未来趋势展开分析,核心内容如下。
一、新一代智能终端的核心特征
新一代智能终端呈现三大特征,驱动信息通信产业变革:
功能泛化:打破传统 APP “功能抽屉” 模式,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和跨模态理解,实现用户需求的灵活响应;依赖 “端 - 边 - 云” 分层架构和生态协同,重构移动互联网生态。
全时连接:强化天地一体组网和设备自主协同,保障任何时间、地点的可靠连接,同时构建基于零信任和隐私计算的安全体系。
虚实融合:依托空间计算、量子化传感器等技术,深化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渗透,催生裸眼全息交互、数字孪生等新形态,同时面临安全与治理挑战。
二、手机 AI 化:从代理式向原生式演进
手机 AI 化以AI 助理为核心,分三阶段发展:
垂类式阶段:AI 功能分散于垂直领域 APP(如 AI 搜索、AI 写作),优化单场景体验。
代理式阶段(当前阶段):系统级 AI 助理可跨 APP 协同(如自动规划行程),依赖 AI OS、端侧大模型等技术,但受限于 APP 接口开放程度,需通过模拟点击突破限制;主流厂商已推出 AI OS(如华为 HarmonyOS NEXT、OPPO ColorOS 15)和端侧大模型(参数多在 40 亿以下)。
原生式阶段(未来):AI 助理完全替代 APP,成为统一交互入口,终端形态或迎颠覆性创新。
未来两年预测:代理式 AI 全面渗透手机,但暂非购机决策关键因素;端侧大模型参数规模和算力将提升,AI OS 生态持续成熟。
三、云终端:从行业向消费市场拓展
云终端(云电脑、云手机为主)由运营商主导,逐步从行业场景走向消费领域:
云电脑:与专用硬件结合,发展稳健,2024 年出货量增长 40%。
云手机:依赖普通手机 APP 访问,当前以硬件替代为主,但其与 AI 融合(支持跨终端 AI 助理)具有战略价值,未来或成运营商切入 AI 赛道的突破口。
未来趋势:云与 AI 深度融合,实现智能交互(如语音操控)、性能优化和主动安全防御;自适应计算提升系统效率。
四、手机直连卫星:多技术路线并行
手机直连卫星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有三条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
现状 |
未来两年预测 |
---|---|---|
现有卫星体制(如北斗) |
产品成熟,支持短信 / 语音,成本较高 |
仍是主流,但后续或被新技术替代 |
现有 4G/5G 体制(如 Starlink) |
国际企业推动,无需改造手机,依赖新卫星星座 |
海外市场主导,苹果、三星或加入 |
3GPP NTN 体制 |
国际标准推进,支持星地融合,芯片厂商布局 |
聚焦标准制定和试验验证,逐步商业化 |
五、AR 眼镜:接近实用化,技术待突破
AR 眼镜聚焦消费级市场,核心技术进展:
光学技术:光波导 + Micro-OLED 为主流,透光率超 80%,2026 年光学模组成本或降至 80 美元以下。
未来趋势:2027 年出货量或破百万级,逐步渗透消费市场,成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核心配件。
核心结论
新一代智能终端以 AI、云、卫星通信、AR 为核心驱动力,AI 助理和星地融合是关键突破口。未来两年,代理式 AI、云终端、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将加速渗透,AR 眼镜逐步实用化,产业链需协同突破技术与生态挑战,推动产业从新生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