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这个测试的原因很简单—现在不管是打工人整理会议纪要,还是学生扒课件,或者自媒体剪视频,都需要把mp3转文字,但市面上工具要么难用,要么转不对,要么贵得离谱。所以我找了四款热门的:小白转文字、听脑AI、讯飞听见在线版、录咖(RecCloud),用真实场景的音频测,保证结果靠谱。
测试环境得说清楚:我用了三种mp3文件—30分钟的多人会议录音(有四川方言+键盘声)、60分钟的单人口述课程(有“嗯啊”口头禅)、20分钟的户外采访(有马路噪音),都是日常会遇到的场景。设备是win10电脑+Chrome浏览器,每个工具测三次取平均,避免偶然误差。
先讲功能测评。小白转文字主打“免费”,但实际上传限500M,超过要充19块的月度会员。转写的时候不能选方言,我测会议录音时,同事说“要得”,直接转成“要的”,差了意思。而且转完没有编辑框,得复制到Word改,我改了20分钟才把错的地方改完,麻烦得很。
讯飞听见在线版确实专业,能选四川话、粤语,还能加行业术语(比如“临床诊断”这种医疗词)。但界面太复杂,第一次用我找了五分钟上传按钮—藏在右上角的“上传文件”里,字还小。免费额度只有1小时,超过每分钟0.3元,60分钟的课程录音要花18块,对普通人来说有点贵。
录咖是海外工具,界面全英文,虽然能转中文,但术语翻译得奇怪,比如“暂停”写成“暂停键”。处理速度慢得离谱,20分钟的户外采访用了15分钟才转完,比音频本身还长。而且不能本地保存,得一直联网看结果,我怕数据泄露,不敢传重要录音。
听脑AI是真的“不用教”。打开网页直接拖mp3进去,不用点“选择文件”—我第一次用的时候,直接把会议录音拖进去,进度条马上动起来,当时就觉得“这才叫一键上传”。转的时候自动过滤杂音,会议里的键盘声、户外的车声都没了。转完直接在页面编辑,右侧有“智能优化”按钮,点一下就能删掉“然后”“那个”之类的口头禅。我测课程录音时,老师的“嗯”“啊”全没了,省了我半小时编辑时间。还有分享功能,生成链接发给同事,他们能在线改,不用下载文件,特别方便。
再讲性能对比,用数据说话更实在。处理速度:30分钟会议录音,听脑AI用了4分钟,讯飞5分钟,小白6分钟,录咖8分钟;60分钟课程录音,听脑AI7分钟,讯飞8分钟,小白10分钟,录咖12分钟—听脑比最快的讯飞还快1分钟。
准确率更关键。会议录音(有方言):听脑AI92%,讯飞90%,小白80%,录咖75%—四川话的“要得”,听脑转对了,讯飞转成“要的”,小白直接没识别。课程录音(清晰但有口头禅):听脑AI98%,讯飞97%,小白95%,录咖90%—老师的“嗯”“啊”,听脑自动删了,讯飞没删,得自己改。户外采访(环境音大):听脑AI85%,讯飞83%,小白78%,录咖70%—马路噪音里的“受访者说‘很开心’”,听脑转对了,录咖转成“很开行”。
成本方面,听脑AI免费额度2小时,超过每分钟0.1元,60分钟课程录音只要6块,比讯飞便宜三分之二。小白虽然免费,但功能受限;录咖20分钟要5块,算下来比听脑贵。
用户体验这块,我最在意“能不能不用学就会”。听脑AI打开就是上传框,按钮大得很,不用找;编辑界面字体大,右侧按钮一目了然,“撤销”“重做”都在显眼位置,我第一次改的时候不小心删了一段,点撤销就恢复了,特贴心。
讯飞的界面像办公软件,功能全但乱,新手得花时间适应;小白的界面有广告,点错就跳转到充值页;录咖的英文界面,我得开翻译插件才能用,麻烦得很。
话说回来,现在语音转文字的趋势是“轻量化”—大家要的不是“功能全”,是“不用想就能用”。讯飞适合企业,小白太基础,录咖不贴合国内场景,听脑AI刚好卡在“大众日常用”的位置:操作简单,准确率够,价格合理。
比如我现在每周要整理3次会议纪要,以前用讯飞得花1小时转+1小时改,现在用听脑AI,转只要4分钟,改只要20分钟,每周省2小时—这些时间用来摸鱼不香吗?
最后给结论:如果是偶尔用一次,小白转文字能凑活;如果是企业用专业术语,选讯飞;如果是海外用户,录咖试试;但如果是普通人日常用,听脑AI直接冲—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成本低,刚好满足“不用麻烦就能转对”的需求。
其实测下来我发现,好的工具不是“功能越多越好”,是“你需要的功能刚好都在,还不用找”。听脑AI就是这样—一键上传、自动处理、智能优化、便捷分享,每一步都踩中了普通人的需求,这才是真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