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两架菲律宾侦察机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被中国海警依法驱离。然而,这仅仅是近期南海波澜的一角。就在此前一个周末,菲律宾罕见地集结上百艘船只,兵分两路同时扑向黄岩岛与仙宾礁,甚至混合了两艘海军主力战舰。这场精心策划的行动,最终在中国海警与海军的立体防线前无功而返。
冒险行动的深层动机
菲律宾为何选择此时在南海频频“玩火”?这背后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豪赌。
马尼拉的政治困境提供了关键线索。今年以来,小马科斯政府深陷多重危机:防洪工程贪腐案引发大规模抗议,退伍军官密谋政变传言甚嚣尘上,东达沃省地震救灾不力遭舆论抨击。面对国内压力,南海争端成了最顺手的“政治救生圈”。
与此同时,国际势力的介入助长了菲律宾的冒险心态。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皮戈特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南海,日本、英国和欧盟也迅速发表联合声明。然而,这些声援大多停留在外交辞令,无一国承诺具体军事介入。美国一边派“俄亥俄”级核潜艇访菲炫耀武力,一边却未承诺具体军事介入尺度。
立体防线的坚实屏障
面对频繁挑衅,中国展示出一套融合法律、经济与军事的立体防卫体系。
在军事层面,中方已形成成熟应对机制。在仙宾礁方向,两艘军舰精准拦截菲方战舰;在黄岩岛附近,三艘军舰与十艘海警船构筑起严密防线。更引人注目的是,一艘055型万吨驱逐舰出现在对峙前沿,实施“不对称威慑”。
在法律层面,中国开始转换攻防思路。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提出关键质问:菲律宾是否承认《巴黎条约》规定的东经118度线为其西部国界?根据1898年《巴黎条约》,菲律宾领土范围止于东经118度线以东,而当前菲方主张的黄岩岛、仁爱礁、仙宾礁均位于该线以西。
在经济层面,专家提出对菲律宾非法“坐滩”仁爱礁的军舰追溯罚款。若按每日100万美元计算,26年的侵权行为累计罚款可达约100亿美元;若计入利息与惩罚性赔偿,总额可能突破1400亿美元。
“玩火”背后的代价考量
菲律宾的冒险行动能否真正捞到好处?现实可能远不如马尼拉预期。
从短期看,南海可能维持僵持局面:菲律宾在美国怂恿下继续小规模挑衅,但会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然而,这种“走钢丝”行为正在消耗菲律宾的外交信誉和军事资源。
从中期看,法律破局将成为关键。中国通过国际法庭确认东经118度线效力,将系统性地压缩菲方主张空间。若菲律宾承认此线,其在南海的“主权主张”将失去法理基础;若否认,则等同于单方面撕毁确立其国家领土范围的国际条约。
从长期看,马尼斯政府可能因内外压力倒台,新政府或将调整南海政策。事实上,菲律宾在南海的冒险行动不仅难以获得实质利益,反而可能付出沉重代价。中国或将祭出的“经济锁链”——对菲律宾追溯罚款1万亿元,可能彻底打乱菲律宾的南海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