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中国学|短评:世界为何需要“中国学”?
创始人
2025-10-16 11:01:50
0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近500名中外专家学者与会,交流分享各自关于中国的研究心得、思考与创见,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关注和探究。

世界为何需要“中国学”?

透过本届大会主题,即可洞见其中深意。“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精要概括出世界中国学的要义:融通中外的视角、贯通古今的学问,连结历史与当下。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演化是多元的,在过去6000多年间,世界上出现过多达26种文明。而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在人类文明再次行至“十字路口”的当下,了解和借鉴中华文明的智慧,中华文化的独特,日益成为各国有识之士的共识。

中国学自然是一门广博的大学问。然而,无论发轫于欧陆的“汉学”(Sinology),崛起于北美的“中国研究”(ChinaStudy或ChineseStudy),抑或梁启超、章太炎先生等提出的“国学”,饶宗颐、李学勤等学者主张的“华学”,均专精于一时或一隅,学术上的分野易导致认知上的壁垒。

长此以往,便出现了一种现象:汉学家往往对当代中国的日新月异兴趣不足,“中国研究”专家则对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一知半解;中国本土学者少有国际视野的兼具,海外研究人员又容易缺乏田野调查和一手材料。

世界需要更全面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充分对话世界。在此背景下,2023年升级的世界中国学大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学术平台。更重要的是,世界中国学作为跨文化、跨学科、跨时代的全新概念,吸引中外广泛关注,影响力已超越纯学术层面,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广阔场域。

世界中国学既为西方传统汉学、“中国研究”学界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南方国家,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及中国学研究前沿,提供了更宽阔的窗口。这不仅使世界中国学本身更具广泛代表性,也让来自不同国家、种族、文化的人们拥有了跨文化共同研究,全面全方位探讨的对象、平等对话交流的舞台。

立足当下,变乱交织的世界迫切需要稳定、和合、包容、创新。世界中国学既关注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阐发,也研究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密码,当各国各界人士愿意为此坐而论道,其价值显而易见。

反观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当下,以历史中国为镜鉴、以其他文明为参照、以人类未来为担当,当属人民所期、世界所盼。

此际,世界中国学的兴起可谓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中国收获的是来自世界的真知灼见,世界得到的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回响与人类共创未来的启迪。

中新社记者安英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 在今天(10月15日)召开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研的90GHz实时示波器正式发...
每天1.2亿人发朋友圈,为何你... 今天,“微信派”的一篇文章《真的没有人发朋友圈了吗?》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微信公关总监在回应中透露...
四川绵竹:校园食堂监管全覆盖,... 监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食堂后厨实时画面;AI算法自动识别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厨师未戴厨师帽等情况便即时...
黑木耳生产机械化成果通过专家组...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张月 记者周静 刘晓云)10月14日,“黑木耳全程机...
原创 美... 10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宫再次表达对俄罗斯的不满。 特朗普表示,俄罗斯已经损失了150万人,其中大部...
固态电池新突破:新能源车续航有...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
东软亮相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 ...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启幕。作为中国移动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伙伴,东软展出在通信...
百年醇香飘四海,秦岭明珠迎宾来...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文/图) 当秦岭的巍峨成为背景,当丹江的清波映照霓虹,一座城因一杯酒而沸腾。1...
原创 宇... 刷到天文学家又抓到宇宙神秘信号的新闻时,我第一反应跟小时候看科幻片似的 —— 不会真有外星人在打招呼...
“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中国造... 10月15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湾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展会上,一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