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巴西矿冶公司(CBMM)作为全球铌产业领军者,近日有知情媒体报道,CBMM以技术合作与项目落地为信号,正式打响布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第一枪”。这一动作并非偶然,而是企业技术储备、中国市场需求与中巴产业协同三重逻辑交织的必然结果。从企业战略、市场需求、国际合作三方视角切入,可清晰窥见这场跨国布局的深层逻辑与发展潜力。
以铌技术为锚,锚定新能源核心赛道。
CBMM 的入局底气,源于公司在铌材料领域的技术积淀与战略预判。作为掌控全球85%铌资源储量的行业巨头,公司早在十年前便启动铌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发,如今已形成覆盖储能、新能源汽车两大核心赛道的技术矩阵。
在储能领域,CBMM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铌掺杂磷酸铁锂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循环寿命较普通电池提升30%,突破8000次循环大关,完美适配新型储能对长寿命、高稳定性的需求。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参与组建的国际联合实验室成功开发含铌钢制电池包,实现11.3%的减重与78.3元的成本降低,性能指标全面符合国标。这种“材料创新 + 场景落地”的技术路径,让CBMM在新能源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起差异化优势,成为叩开中国市场的核心钥匙。
政策与产业双驱动,催生巨大需求缺口。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蓬勃生态,为 CBMM 提供了广阔的落地场景。政策层面,《“十四五”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需达20%,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目标 16.5%,“双碳”目标下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层面,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 31.6%,但核心材料升级需求日益迫切 —— 储能电池寿命不足、汽车电池包轻量化瓶颈等问题,正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CBMM的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形成精准对接:铌掺杂电池技术可破解新型储能的循环寿命难题,助力2025年400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达成;含铌高强钢则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提供新方案,契合产业对降本增效的现实需求。这种供需匹配度,使得 CBMM 的入局既能填补市场空白,更能获得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支撑。
中巴产业联动,构建共赢生态。
CBMM的中国布局,更依托于中巴新能源合作的成熟生态。近年来,中巴已在风光储氢领域形成深度绑定:三峡集团改造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接入漂浮光伏,为 CBMM 提供了现成的合作网络。
这种 “技术输出 + 本地协同” 的模式,既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突破材料瓶颈,也让 CBMM 分享市场增长红利,实现双向共赢。从技术储备到市场需求,从企业战略到国际协同,CBMM的中国新能源布局已迈出坚实第一步。随着更多技术成果落地与合作项目推进,这家巴西巨头有望深度融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在助力中国实现 “双碳” 目标的同时,书写跨国企业与新兴市场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编辑:侯宜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