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中国放出重磅消息:关键稀土材料要出口管制了,规则很严密,事件很精准,12月1日开始执行,说白了,今后谁想买这些稀土,得中国点头才行。
这事一出,不少人觉得ASML要慌了,都说光刻机发展离不开各国的付出,但这个各国里面从来都没中国的份,因为他们看不起咱们,实际上,光刻机也是有中国稀土参与的。‘
自从2018年开始,中国就饱受制裁之痛,光刻机就是最严重的一个部分,asml违背市场规矩对中国受限,如今中国开始用稀土反击。
光刻机的“死穴”,就是稀土
光刻机技术确实非常厉害,可再高级的设备,也有它的“软肋”,ASML有些关键部件就得用到中国出口的稀土材料。
像什么镝、铽这些金属,其实是设备运行离不开的“关键料”,没有它们,激光打不出来,机器根本转不动。
另外,机器内部还有一个磁悬浮平台,说白了就是让晶圆在里面飘着跑,不震不晃,这一块也得靠钕铁硼磁体来支撑,而钕这种材料,主要就出自中国。
现在中国说要对这些材料卡脖子,谁要用,得先过审批,这一下,ASML的生产线就等于被掐了脖子,你可以想象,一家工厂没了原料,哪怕技术再牛,也得停工。
早在2019年,ASML就因贸易战,断了中国的外贸订单,美国一拍桌子,荷兰就不批出口许可了,ASML嘴上说是“配合政策”,可实际上就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把中国排除在外。
中国本土一些芯片厂商,那时候已经明显感觉到设备供应的“卡壳”,订单要么延期,要么干脆取消,那时候,不少人觉得,中国这回真是被“卡住脖子”了。
可现在风向变了,ASML对中国的设备出口越收越紧,结果是自己反而陷入了原材料断供的困境,这就像一场“以技术卡中国”的棋局,结果中国换了个招,用资源把棋盘翻了。
稀土管制背后,是一次精准的“反打”
这次稀土出口的限制,可以说是每一句话都值得揣摩,针对性的放出,不是一律不卖,而是“你得先说明用处,我再决定卖不卖”。
这个做法其实一点也不激进,中国并没有说取消全球化,而是要掌握选择权,这一招可谓进退自如,而且打得非常精准——不是针对所有国家,而是对那些在关键技术上对中国设限的企业,形成对等回应。
这就好比打牌,你出什么牌,我就用什么方式应对,你卡我设备,我就限制你材料,谁都别想只拿甜头不付代价。
而ASML正好就踩在了中国稀土管制的“关键点”上,他们设备里用的那些稀土,短时间内是替代不了的。
日本、美国虽然都在研究替代材料,但进度慢不说,质量也未必能达标,就算搞出了替代品,成本也是个大问题,可能一台机器的价格要翻几倍。
生意是讲互利的,ASML这些年跟中国做了不少生意,中国市场一度是它增长最快的区域,可从2019年开始,一步步地配合美国限制中国,结果就是,中国市场份额一下子掉到了谷底。
更严重的是,ASML的客户,像台积电、三星这些大厂,现在也开始受影响,设备交不出去,生产计划就得变,客户可不管你政治怎么斗,他们要的是交货,你一边不给中国卖,一边又拿不到原材料,最后耽误了谁?还不是自己。
现在回头来看,这场“断供行动”,ASML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得罪了中国,又让自己陷入材料短缺的危机,连带客户也跟着不满。
怎么解局?谈判桌上可能还有机会
虽然情况不乐观,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中国方面并没有把话说死,反而明确表示支持通过多边机制来进行沟通,这也说明,只要你愿意回到一个公平开放的合作框架,中国还是愿意继续做生意。
ASML也不是没有动作,他们也在找门路谈判,要求重新考虑对中国的出口政策,毕竟制裁归制裁,企业得活下去才行,如果完全断了中国市场,不光是卖不出设备,连原材料都拿不到,那企业还能撑多久?
现在摆在ASML面前的路,其实很清楚:要么坚持“断供到底”,但就要准备接受材料断供的后果;要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给中国企业一个合作的空间,自己也才有出路。
有人可能会说,那ASML就去日本、美国找材料嘛,可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日本虽然有稀土加工能力,稀土精度跟中国比不了,就算扩建产能,也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更别说,加工技术、成本控制、供应链稳定性,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所以说,欧美想完全自研自产自销,至少在未来几年内,几乎不现实,ASML不可能等五年、八年之后再生产设备,现实的问题必须现在解决。
很多外媒喜欢把中国的稀土管制说成是“反击”或者“报复”,但其实,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次产业链的自我修正。
之前别人用技术卡我们脖子,现在我们不过是用资源维护自己的权利,你不能一边说“这是自由市场”,一边又用行政手段限制别人的发展,既然你可以设限,那我们也可以设条件,这不就是对等吗?
而且,中国并不是关上门不做生意,而是更注重“有原则的合作”,你愿意互利互惠,那咱们一起做;你想搞排除和打压,那对不起,我们也不傻。
半导体的下一阶段,将是“分区作战”
这场稀土管制,其实也暴露了一件事:全球化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前大家是一张大网,谁也离不开谁,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搞“自己圈子自己玩”,未来的半导体产业,可能会变成几个区域各自为营。
比如美洲搞自己的供应链,欧洲找自己的备胎,亚洲则继续强化本地化,这种格局的变化,对谁都不是好事,但可能是现实的选择。
ASML这次是自己一步步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曾经靠技术傲视全球,现在却因为原材料问题焦头烂额,这场由稀土引发的风波,不只是一次贸易摩擦,更像是全球规则的一次重写,
中国用行动告诉世界,资源不是任人取用的道具,而是国家的战略资产,谁想独占技术优势,那就得承受别人掌握资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