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是全身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每走一步,它都要承受我们全身的重量。
你可能在30多岁时就开始察觉:天气变化时隐隐作痛的膝盖、早上起床时的僵硬感,甚至开始犹豫是否要蹲下。
这些都是膝盖不再如以往灵活运作的警讯。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体力,或你经常运动,这些情况会更加明显。
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加剧膝盖问题,例如体重增加、潜在的自体免疫疾病或遗传因素,都可能加速膝盖退化。
但膝盖承受巨大压力也并不令人意外。研究指出,光是走路时,膝盖所承受的力量就相当于你体重的1.5倍。
在背痛之后,膝盖的剧烈疼痛是年长者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从行动能力到生活品质等各方面都受到影响。
科学告诉我们,现在投入一些努力,未来将会有回报。
关注膝盖健康的理由有很多,不仅能带来当下的好处,也能改善未来的生活品质。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步骤,让自己保持更长时间的行动力。
我们的膝盖高度依赖周围的四组肌肉——腿后肌(股二头肌群)、臀肌、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这些肌肉支撑膝关节,提供稳定性和吸震能力,使其能正常运作。
研究显示,通过运动强化这些肌群,可以避免膝盖软骨退化,进而预防或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这也可能延后甚至避免置换膝关节手术的需要。一些研究也指出,保持这些肌肉强健能减轻关节的负担,并减少早期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虽然大多数关于膝盖强化益处的研究都针对已有骨关节炎的年长者,但针对大量运动的青少年所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即使在年轻时期,膝盖强化运动也能大幅降低受伤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做哪些运动呢?
为了保持重要肌群的强健,查布拉建议每周三到四次、每天花15分钟进行以下几项膝盖运动,这些都可以在家中完成,无需任何专业器材。他也建议先咨询物理治疗师或健身教练,以确保动作正确。
以下是五项快速、在家中可做的膝盖强化运动。
科学建议,每项运动一般可从两组各10次开始,也就是做10次、休息一下,再做10次。
这项运动只需要一个楼梯或低阶台。以你惯用的脚先踏上台阶,将双脚推上台阶后再回到地面。每次踏上时,交替使用左右脚作为起步脚。
这是低冲击的运动,因为只使用自体重量,你会锻鍊到腿后肌,最重要的是前大腿的股四头肌。股四头肌在膝关节中扮演关键角色,因为当它们变弱时,髌骨会更靠近关节,导致摩擦增加并引发疼痛。
股四头肌若较弱,也会让髌骨在大腿骨上滑动的关节承受更多压力,造成疼痛和关节卡卡声。
这项运动能锻鍊股四头肌和臀肌,这两组肌肉对于减轻膝关节压力非常重要。它也有助于提升本体感觉。重复进行自体重量的深蹲非常有益。
对于长时间久坐的人来说,每隔30分钟做15次短暂的深蹲,也被证实能促进身体产生用于建立肌肉和力量所需的蛋白质。
研究显示,深蹲能提高骨密度,并降低晚年跌倒的风险。虽然尚未证实深蹲能直接预防关节炎,但已有研究指出它能帮助稳定膝关节、减轻疼痛,并改善关节炎患者的生活品质。
不过,这个动作如果做得不正确,可能会加剧膝盖问题。
这是另一项简单的股四头肌强化运动。只需要平躺在地上,一条腿的膝盖弯曲、脚掌平放,另一腿保持伸直,抬高几吋离地,停留几秒后再慢慢放下。
研究显示,直腿抬高训练能增强膝盖肌肉的力量,保护关节,并在作为暖身运动时降低运动相关伤害的风险。
这项运动的关键在于先收缩股四头肌,所以在抬腿的同时,你正在启动目标肌群。
小腿肌肉由两部分组成:腓肠肌(gastrocnemius)和比目鱼肌(soleus)。强化这些肌肉被认为有助于减轻髌骨下方膝关节的压力。
提踵训练是强化这些肌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张栋伟:提踵 的意思,就是 踮脚尖)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脚尖朝前,慢慢抬起脚跟,同时保持膝盖伸直,在脚尖上停留一秒后再慢慢放下。
提踵运动有助于改善膝盖周围肌肉的平衡,让各肌群能协同运作。如果某一块肌肉较弱,就会造成不平衡,进而对膝盖造成更多压力。
这个动作能锻鍊你的腹部、背部和骨盆深层的核心肌群。
虽然这些肌肉群看起来与膝盖健康没有直接关联,这一大组肌肉在维持膝盖健康方面其实扮演着被低估的角色,因为核心肌群其实是从胸部中段一路延伸到膝盖。
只需坐在椅子上,然后不借助任何支撑,反复站起来再坐下去。
这比你想像的要难得多。而且你也可以透过使用较低的椅子,或是单脚进行,来增加挑战性。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这类运动,建议先预约物理治疗师或体能训练教练,与他们一起练习每一个动作,确保姿势正确,并针对你的情况决定适合的组数与次数。
当你变得更强壮后,当然可以增加重量,例如穿着负重背心或手持哑铃来进行这些动作,但这也取决于你的年龄和体能状况。
随着年龄增长,单靠自身重量通常是最好的选择。
总体而言,花时间做强化膝盖的运动,对你长期健康是一项宝贵的投资。我们可能会忽略膝盖的重要性,但它们让我们能够行走、跳跃、奔跑,直到它们出现问题。
“善待你的膝盖。当它们不再灵活时,你会怀念它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