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0到1的创新突破,1到N的产业扩张只是‘复印机’!”“脱离产业需求的科技,不过是实验室里的‘奢侈品’!”……日前,一场围绕“锤子与钉子”的激烈辩论,让南通海门“理响通城·听潮声”理论宣讲现场瞬间“燃”起来。
海门“潮声”青年理论宣讲团旗下的“科技引领‘锤子’队”与“产业驱动‘钉子’队”,围绕“科技创新应‘拿着锤子找钉子’还是‘找准钉子造锤子’”展开激烈辩论交锋。
正方一辩周晶晶慷慨陈词:“当产业派还在低头数钉子时,科技派早已抡起铁锤砸向人类认知的铜墙铁壁!”她以瓦特改良蒸汽机、图灵写《计算机器与智能》为例,指出改变世界的产业钉子,都是被超前的科技锤子硬生生砸出来的。
反方一辩吕阳毫不示弱:“产业创新才是让技术从PPT走进生活的‘神之手’!”他认为,产业创新能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
6分钟短兵相接自由辩阶段,正方二辩杨一帆动情陈述: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RV减速器曾一直被国外垄断。振康公司科技团队耗资2亿元成功研发出国产RV减速器,迫使国外产品价格下降50%,如今锦星线束、科美自动化等一系列行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海门,3.45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小镇集聚50多家规上企业,年产值超30亿元,这难道不是科技创新这把“锤子”砸出来的产业天地?
辩论的兼容并“蓄”环节,反方三辩张佳琴同样激情澎湃:先看科技成果的转化逻辑,2024年2月武汉大学与海门政府携手合作,共同成立武汉大学海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搭建起完整链条,不到1年时间催生36个项目。再看产业链的协同效应,2018年海门引入艾郎风电,之后着力强链补链延链,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钉子地图”拉动海底电缆技术、风电设备技术等无数把“锤子”协同创新。“创新不是锤子的独奏,是钉指挥、锤协同的交响。”
台上双方你来我往,滔滔不绝,将抽象的创新理论转化成了一场可触可感可懂的思想碰撞。台下的观众也被精彩辩论感染,在观点激荡中深化了对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理解。
“理论宣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找到与受众的共鸣点。”海门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邹宇介绍,今年海门首创“辩论”跨界融合形式,摆脱传统宣讲的单向灌输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让理论宣讲从“说教式”转向“沉浸式”,海门正把纸上构思变成现实的生动实践:当天的宣传活动以机器人热舞活力开场,将观众带入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世界。随后,AI数字人宣讲员惊艳亮相,以流畅的表达和生动的形象,变身海门新能源产业的“代言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纺织、先进金属材料等八大产业领域的8名理论宣讲员“推介官”同台“开麦”,以理论视角畅谈产业未来图景。
宣讲平台即“人才引力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海门精心打造“东洲·青年说”系列活动,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100多名青年参与。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发现、选拔、培育一批爱理论、会宣讲的“好苗子”,让青年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基层理论宣讲主力军、生力军。
“宣讲员就是城市代言人。多元人才既是理论的‘翻译者’,更是海门发展的‘见证者’。”海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静介绍,今年海门“理响通城·听潮声”系列理论宣讲聚焦“四个着力点”,9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专场、10月改革开放专场、11月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专场、12月共同富裕专场将依次登场,以持续创新的形式和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引领海门发展的澎湃“潮动力”。
“今天的宣讲呈现三大特点:鲜明的真理感召力、鲜活的学用结合力、鲜有的阐释表达力。”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朱亮高现场点评,高度评价海门的探索为全媒体时代理论传播提供了“理论落地、产业发声、科技赋能”的新范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与地方发展实践的结合中,借助科技力量“精准触达、破壁出圈”。 俞新美 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