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中旬,中欧班列突然遭遇“断供危机”—— 波兰以俄白联合军演为由,关闭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所有口岸,这一堵,直接掐住了中欧班列的“主动脉”。
要知道,绝大多数往返中欧的货物,都要经过波兰马拉舍维奇枢纽进入欧盟,一时间,130 列装满机电产品、家具和生鲜的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边境,进退不得。
就在大家为货运通道焦虑时,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率先表态“中国需要,我们就靠得住”,主动协调临时通行。
可谁能想到,没几天,哈萨克斯坦突然站出来,放出更重磅的消息:“中欧班列从我们这过,运量能翻倍。” 这个中亚国家,凭什么敢接下这份“大单”?
很多人觉得哈萨克斯坦这次表态是“突然冒出来”的,其实不然,它能许下“运量翻倍” 的承诺,全靠这些年和中国一起悄悄铺好的“路”。
早从几年前开始,中国就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波兰这条传统线路,还得在中亚多备几条“备用通道”,而哈萨克斯坦,正是这条通道的核心。
首先是铁路基建的“硬连接”。中哈之间早就有阿拉山口这样的重要口岸,常年承担着中欧班列进出中亚的货运任务。
但以前有个麻烦,两国铁路轨道标准不一样,货物到了边境得换车皮,又费时间又费钱。
为了打通这个“堵点”,这些年中哈一起对边境铁路进行改造,不仅优化了换轨流程,还新建了不少连接线。比如去年 6 月正式开工的中吉乌铁路,从中国新疆喀什出发,经过吉尔吉斯斯坦,最后到乌兹别克斯坦,正好能和哈萨克斯坦的铁路网接上。
这条铁路一旦通车,中国西部的货物不用再绕远路,直接走中吉乌转哈萨克斯坦,就能更快抵达欧洲,单这条线,就能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不少货运量。
还有跨里海运输线的“软配套”。以前土耳其也提过“中间走廊” 的想法,想把中国货物从哈萨克斯坦运到阿塞拜疆,再走里海运到格鲁吉亚,最后进欧洲,可那时候这条线根本跑不起来,土耳其港口运力不够,里海的渡轮也少,装不了多少货。
现在不一样了,哈萨克斯坦主动加入,一方面帮着把中国货物集中运到阿塞拜疆的巴库港,另一方面和土耳其一起升级港口设施,土耳其还在扩建伊斯坦布尔港,能停更大的集装箱船。这些配套跟上了,跨里海线路才算真正有了“实战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
更重要的是政策上的“心贴心”。今年 7 月,中哈专门签了战略协议,重点提了“共同开发跨里海运输线路”。这话可不是空话,比如统一货运标准,货物在哈萨克斯坦用什么集装箱,到了阿塞拜疆、土耳其也能用,不用中途换箱子;再比如共享物流信息,货主能实时查到自己的货柜到哪了,不用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
这些细节做好了,货运效率提上来,“运量翻倍” 才不是口号。
就像今年 9 月,宁波港开的首班北极快航集装箱船,从宁波走北极航道到欧洲,比传统海运快了不少,虽然冬天没法走,但也给中欧班列的多元化添了一把力,而哈萨克斯坦这条线,比北极航线更稳定,全年都能走。
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这么积极?
说到底,它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不再只靠卖石油天然气过日子,想靠过境运输赚“稳定钱”,实现从“资源国” 到“枢纽国” 的转型。
以前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主要靠能源出口,可油价忽高忽低,收入不稳定。而过境运输不一样,只要中欧贸易不停,货运量就有保障,不仅能收运费,还能带动铁路沿线城市的物流、仓储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中欧班列不是“帮中国的忙”,而是自己发展的“好机会”。
而对中国和中欧班列来说,哈萨克斯坦的加入,正好解了“依赖单一线路” 的心病。以前波兰线一出问题,整个中欧班列就容易“卡脖子”,现在有了哈萨克斯坦这条线,相当于多了一个“安全阀”。
比如这次波兰封锁,要是以前,货主们只能急得团团转,现在可以把一部分货物转走哈萨克斯坦线,虽然可能绕点路,但至少能保证货物按时到港。
而且未来哈萨克斯坦还在规划更多项目,比如正在建的霍尔果斯到里海的铁路,预计明年通车,到时候货物从中国到里海只要两天,速度还能再提一提。
这种合作,说到底是“互相成就”。中国需要稳定的货运通道,保证和欧洲的贸易不受地缘政治影响;哈萨克斯坦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对能源的依赖。
就像家里做饭,不能只开一个煤气灶,得有电灶备用,万一煤气断了,电灶还能接着炒菜。
中欧班列现在有了波兰线、哈萨克斯坦线,还有北极航线作为补充,就像多了好几口“灶”,不管哪一口出问题,都不影响“做饭”。
有人可能会问,哈萨克斯坦的“运量翻倍” 能实现吗?其实从现在的进展看,可能性很大。中吉乌铁路预计 2026 年通车,跨里海线路的渡轮和港口也在升级,加上中哈之间的贸易额这些年一直稳步增长,货运需求本身就在增加。
而且哈萨克斯坦不是“单打独斗”,背后有中国的支持,不管是基建技术还是资金,都能提供帮助。
回望这次波兰封锁事件,看似是一次危机,其实也成了中欧班列“多元化” 的契机。
白俄罗斯的支持让滞留货物有了临时出路,哈萨克斯坦的“运量翻倍” 承诺则让这条通道更有潜力。未来,随着更多线路的开通和完善,中欧班列不会再因为某一个国家的政策变动而“停摆”,反而会因为这些“备用通道”,变得更有韧性、更稳定。
而哈萨克斯坦,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实现自己的“枢纽梦”,成为连接欧亚的重要节点。
这种双赢的合作,才是“一带一路” 倡议中最珍贵的部分,不是一方帮另一方,而是大家一起把路修宽,一起把生意做好。
参考资料:
哈总统托卡耶夫: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 打造欧亚交通枢纽
2025-09-08 21:46·中国新闻网
哈萨克斯坦副总理:不走俄罗斯,中国对欧从我们这儿过,运能将翻番
2025-09-24 12:19·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