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知危)
9 月 10 号,苹果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
一周后,在大众最为关注 iPhone 的时刻,iPhone 全球营销副总裁 Kaiann Drance 空降 B 站,与影视飓风的 Tim 进行独家直播对谈。
关注苹果发布会的,对 Kaiann 应该不陌生,自 2019 年始,她持续多年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负责 iPhone 标准版的讲解,换言之,是苹果官方叙事中,连接产品与用户的核心沟通者之一。
这场时长近 40 分钟的直播中,她详细回应网友对 iPhone 新品的诸多好奇,其中不乏尖锐问题,比如机身材质的选择,内存配置的考量,以及为什么没有做更长焦的镜头等。
这场时长近 40 分钟的直播中,她详细回应网友对 iPhone 新品的诸多好奇,比如机身材质的选择,内存配置的考量,为什么没有做更长焦的镜头,背板和边框的耐用性,以及为什么这代没有黑色等等。
其中不乏尖锐问题,比如 TIM 提出今年的硬件变化,更像是一种更新,而不是全新的创新,人们认为 iPhone 缺乏创新,问 Kaiann 怎么看?
近年来,品牌高管 “ 坐到用户身边 ” 已成为一种大趋势,从雷军开设微博,到李想做客视频播客,无一不是在探索更直接的沟通路径,苹果从发布会台上走下,并不令人意外。
但值得深思的是,在发布会刚开完,热度爆表的当下,苹果为何会将这场深度沟通,独家交给了 B 站?
根据 Bilibili 2025 年第二季度数据,中国近七成的Z+世代( 出生于1985年-2009 年间 )活跃在 B 站,站内用户的平均年龄为 26 岁,其中 58% 来自相对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根据过往用户数据,985/211 渗透率高达 80%+ ,用户画像清晰指向 “ 年轻、高知、高消费潜力 ”。
这批用户具有更强的深度内容的消费意愿和辨别能力,与科技产品的受众高度重叠。
处于求学时期或职业生涯的上升期的年轻用户,对专业、深度的信息抱有天然的渴求。
早在 2023 年,哔哩哔哩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李旎曾公布一组数据,B 站累计播放时长最高的 10 条视频中,有 7 条是知识和课程类视频,包含高数、会计职称等多种内容。
事实上,在高数、线性代数、初级会计实务等诸多学科性视频下,评论区总会刷到这样的调侃,“ 大学毕业了,感谢 B 站近几年的悉心教导 ”。
近年来,泛知识赛道已成为所有视频平台的必争之地,各大平台奋起直追,纷纷推出激励计划,也确实诞生了不少优秀案例,然而,尽管竞争日益激烈,B 站长期以来沉淀的社区氛围,一时间似乎难以复制。
今年春节 DeepSeek 爆火时,@秋芝2046 凭借一条视频,《一条全解DeekSeek:低成本做出顶级AI的神秘东方力量【实测|详解|影响分析】》,成为春节期间涨粉最快的 UP。
众多国家级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线科技工作者,也开始通过动画、演讲、实验等多元形式,在 B 站上与年轻一代分享前沿领域的科研进展。
今年 4 月,B 站发布 2024 年 ESG 报告,数据显示,知识、科技、游戏等优势品类的播放量同比增长均超 20%,全年共 2.2 亿用户在 B 站学习专业知识,相当于 2024 年高考人数的 16 倍。
这样独一份的社区氛围,天然适配科技内容的传播和深度解读,也正是各大科技品牌近年来选择深耕 B 站的关键。
从外部视角来看,B 站在科技区的内容底蕴,似乎已在本次 iPhone 带来的 “ 创意竞赛 ” 中充分展现。
每年 iPhone 发布新品,都是全球科技媒体的爆肝时刻,短时间内市面上浮现海量的测评内容,如何脱颖而出,成为创作者的年度大考。
不同网友天然有不同的内容喜好,会推选出不同的测评内容,例如钟文泽、Linksphotograph、小白测评等等,但有几位创作者的名字在全网被高频提及:影视飓风,何同学以及极客湾。
这三位创作者凭借以其出众的内容厚度和精良制作,成为此次 iPhone 评测中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也因此被网友并称为 “ iPhone测评三巨头 ”。
有趣的是,这三位有一个共性:均由 B 站起家。
不得不说,这一波 B 站也是拿上了顶配人生的剧本。
而这,或许是平台内容生态下的必然。
从内容层面来看,科普内容需要足够的时长承载,其中产品测评涉及多个维度,往往需要 15~40 分钟才能完成全面展现。相对于短平快的内容生产者,B 站的内容创作者,多为中长视频起家,在长视频的表现形式、叙事节奏以及内容厚度上,拥有更深厚的积累。
具体而言,紧随测评视频,何同学出了一期 iPhone 测评制作过程分享,视频的开场和各章节的创意转场都会单独设计,流程相对复杂,团队会在拿到手机前就完成制作预演。
而当我们将视角拉大来看,在 B 站蓬勃的内容生态下,内容创作者形成多元互补。几位 UP 的视频里,影视飓风通过大量真实拍摄素材,直观展现影像性能;何同学从日常场景切入,以用户视角还原体验;极客湾面向发烧友们,通过大量测试,全面呈现性能。
UP 主们通过不同的侧重点,覆盖从大众到硬核的不同用户圈层,共同构成专业、深度、多元的第三方解读生态,从 B 站出发,在全网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量。
对于科技品牌们来说,这一生态价值尤为明显。
毕竟,发布会如同一部部制作精良的 “ 预告片 ”,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呈现高度凝练的信息。
真正将抽象的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具体体验,填补官方留白的,正是这一批内容创作者们的二次解读与场景化重构。
B 站科技区的早期 “ 发家 ” ,离不开对数码产品的深耕,但现如今,这个分区的内容已经很难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概括。
从主流内容来看,从当下科技品牌新品,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行业展会,再到AI、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B 站上都会第一时间涌现大量高质量的解读和分析视频。
2023 年 ChatGPT 的横空出世,带动了 B 站 2023-2024 年 AI 内容极速增长,根据最新的 ESG 报告,AI 内容日均产量同比增长 55%,AI 内容 UP 数量同比增长 60%。
知危也详细翻阅了 B 站的科技数码分区稿件,除了主流科技内容之外,还有由个体兴趣驱动的深度内容,有自制天文望远镜、研发机器狗的程序员,有各种将软硬件开源的技术分享,以及熟悉的 “ 垃圾佬 ” 的硬件改造奇迹。
这意味着,B 站科技区已经形成完整、多元的内容矩阵,成为科技信息传播的放大器。
也正是得益于此,目前各大科技厂商已经视 B 站为官方发声的重要渠道,纷纷开设账号、稳定运营,延伸出的商业形式也越发多样,2024 年 TCL 携手 B 站知名科普 UP 主毕导以及知名学者蒋昌建,以 “ 超级科学晚 ” 的形式直观输出品牌科技感。
拉长视角去看,所有想要穿越周期,构建品牌价值的品牌,传播策略都在从单向的信息广播过渡到双向的深度交流。
苹果需要更深度的本地化,和更彻底的品牌文化破圈,就必须深入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以平等的姿态和即时的互动来完成深度链接。
深度交流的后劲,很可能比想象中更大,直播的精华被二次创作为切片,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另一方面,那些因发布会信息有限而产生的用户疑虑,也在 Kaiann 坦诚的回应中得到了有效弥合。
在这个充满动荡的市场里,也许谁能更好地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沟通,谁就将赢得未来。
撰文:渡渡鸟武士
编辑: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