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人工智能服务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新能源客车畅销全球、“河南造”卫星遨游太空……“十四五”以来,河南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把制造业支柱建得更高更壮,实现了传统产业加快焕新、新兴产业加速奔跑。
202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4.8%,比“十三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坚定、增长趋势向好向优。
新兴产业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河南立足现有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攥紧拳头、聚焦重点,持续培育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向上掌握关键环。
“超聚变人工智能服务器累计出货5万台、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日前这个消息在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公布后,引得业界一片赞叹。
超聚变这只算力“独角兽”诞生仅四年,2021年底落地河南以来,营收连年实现高速增长。2022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2023年超280亿元,2024年超400亿元,展现出新兴产业强大的生命力。现已跃升中国服务器市场第二,海外市场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带动河南算力产业跨越式增长,构建了从整机到芯片、主板、内存、硬盘、外围设备等上下游配套的千亿级先进计算产业链。
“十四五”期间,生物医药行业持续升温,各地争先布局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本土企业安图生物新建“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国家级创新平台,助推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河南实现转化;驼人医疗研发出河南首台国产血液透析机、跻身全国具备血液透析机生产资质的4家企业之一;中原医学科学城成立两年引进生物医药企业260多家,在高端医疗器械、细胞和基因治疗、数字健康等领域迅速培育出一批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是影响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胜负手”。我省既前瞻谋划,又干在当下,既有中育新,又无中生有,在未来产业培育上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从0到1”的突破,力争实现跨越发展、换道领跑。
鹤壁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天章卫星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总部落地郑州……我省把商业航天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了卫星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产业链行动方案等,聚焦“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坚持“星、箭、数”同时发力,“中原一号”“河南一号”“鹤壁1号、2号、3号”“郑州航空港号”“华水一号”等遥感卫星相继发射运行,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放眼全国,我省是较早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省份之一,聚焦6大方向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引育重点企业近500家,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布局、局部突破”的良好态势,中原量子谷、中原纳米酶实验室、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等一批产学研新平台加速成型。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我省对创新能力的持续投入。数据显示,河南连续三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千亿元;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59亿元,同比增长28.7%;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7%,锂离子电池、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3.4%、48.2%、34.9%。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双翼”齐飞,正有力推动河南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可以预见,随着创新持续投入、政策精准发力、产业集群成势,新质生产力正在中原大地上加速成长,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富创新活力的产业新河南,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