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靖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地上,塔吊旋转、钢构架起,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正在这片热土上悄然生长。
九月初,信控火箭动力产业园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预计明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10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150台。
信控火箭动力产业园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图片来源/泰州发布
产业布局,加速变现的“空天梦”
靖江地处江苏中部,凭借临江近海的区位优势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正积极布局空天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领域,依托雄厚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靖江瞄准“弯道超车”,加快推进空天产业集聚。
在发展路径上,靖江注重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构建“链主引领—链条强化—集群突破”的良性循环机制。2019年,靖江市政府与上海航空学会、中国航发南京轻型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苏云华新材料、苏州新美光纳米科技等一批高科技新兴产业项目分别与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约78亿元,为当地航空制造产业注入新动能。
目前,靖江空天产业已形成以凯飞航空、航天信控为龙头的双核驱动格局。凯飞项目作为中国商飞在江苏省实质性投资的“第一单”,总投资超过50亿元,致力于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世界级民用飞机零部件生产基地。另一方面,航天信控动力产业园聚焦火箭发动机研发制造。信控航空副总经理赵辉表示,一期工程预计明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10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150台。
战略布局,打造“长三角智造市”
面临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靖江正在探索包括航空航天产业在内的“智造”转型之路。
2022年初,该市锚定打造“长三角智造市”目标定位,研究制定了“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方案。方案致力于通过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即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生产各环节串联成网,实现制造业与信息智能化的融合。
靖江的“智改数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涌现出艾兰得、大中电机、赛德力、先锋半导体等一批“智改数转”成效明显的行业领军型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向未来产业与前沿科技领域,靖江推动更多企业拥抱新质生产力,鼓励本地企业主动对接科研院所,嫁接“最强大脑”,转化科技成果。
目前,靖江市已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8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443家、江苏瞪羚企业6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为15家和12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进一步印证了靖江企业正通过核心技术攻关,甩掉“跟跑”标签,站上“领跑”赛道。
人才培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高端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与产业链协同。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重点企业需求,积极打造定制化人才供给体系。
凯飞航空生产车间内,来自上飞公司的技术人员正指导年轻技工熟悉操作流程,这些技工多数毕业于省靖江中专校为凯飞项目特设的人才定制班,是开发区为凯飞项目量身定制的航空技术技能人才。
上飞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年轻技工。图片来源/靖江开发前沿 华宇在线
随着龙头项目稳步推进,配套企业也迎来发展机遇。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江苏骥鑫船舶建设了静音飞行器与小型混合动力航空发动机省部级实验室,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各类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5万件。一批中小型科创企业也在积极融入空天产业链:东华测试的产品已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江苏通达机械成功对接航空零部件需求;华冶科技则致力于开发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材料……
芯聚·鼎盛智谷产业园作为靖江产业集聚的典型代表,已成为智能制造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该产业园以汽车配件、节能环保设备、新材料、医疗器械、精密制造等相关产业为主导,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企业硅谷”。
区别于一般产业园,鼎盛智谷不仅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厂房,更为企业提供多样化、嵌入式服务。产业园发挥国内外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国际协同、行业培训、政策申报咨询、融资会议等,协同行业领域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产学研合作等服务,助力企业顺利突破卡脖子技术,攀登“智造”高度。
靖江的硬核产业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体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高、创新活力强,有助于推动靖江经济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方向转型。未来已来,聚焦空天产业前沿领域,靖江正持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图谱,强化科技金融供给等配套措施,为打造“长三角智造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袁昕
资料来源:泰州发布、靖江发布、鼎盛智谷、靖江开发前沿 华宇在线、科普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