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珂 通讯员 江涌)拥抱“人工智能+”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引起广泛关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各领域融合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行动指南。
《意见》提出,要让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而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的长沙,正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场景落地为核心,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创新实践,致力于构建“智能、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新生态,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民生服务水平。
夯实数字底座,实现多领域“人工智能+”突破
2019年起,长沙前瞻布局“城市超级大脑”建设,打造覆盖全市的AI中台。目前,该中台可对外提供50余种AI共性能力,全面覆盖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文字识别、图片识别及人脸识别等5大核心领域,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提供标准化、集约化的“技术工具箱”,有效破解技术分散、重复建设等难题,为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这一坚实基础,长沙不断挖掘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实现多个领域的“人工智能+”突破。
在智慧交通领域,长沙市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项目通过复用政务云AI中台技术,精准预测日常与节假日交通流量,智能分析交通运行趋势并及时做出安全预警动态响应,让城市交通调度更加科学、高效、智能。
在智慧水利领域,水库智能安全监测系统构建起洪水“预警-预报-预案”三级管理体系,水利测雨雷达组网系统实现雨量精准预报、洪水演进模拟等功能,数字孪生浏阳河项目基于多模型融合技术实现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与河道智能管控,全方位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在智慧产业领域,马栏山音视频新基建项目基于音视频大模型技术,构建通用音视频算法引擎,支撑园区音视频产业从内容生产到分发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为文创产业注入全新AI动能……
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正是长沙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
聚焦场景创新,打造便民利企样板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兴起,长沙加快推动AI从“后台支撑”走向“前台服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应用案例。比如,市政府门户网站上线的“星城智搜”系统,融合DeepSeek大模型与政务知识库,实现对政策文件、办事指南等海量数据的精准理解与高效检索,响应准确率达95%,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5秒,提供7×24小时在线导办,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在与场景的深度融合。而长沙多部门协同推进AI大模型应用场景落地,打造了便民利企样板。
“我们想找50亩工业用地,靠近高速出口且周边有物流园区,平台分分钟就推荐了好几个最优选项。”企业通过平台智能分析功能快速锁定目标地块,这一高效服务的核心,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依托“供地云”打造的“沉浸式选地神器”,企业可以720度三维全景看地,一键查看心仪地块信息,智能对比地块性能及价格,通过云上看地、线上选地,极大地提升对接效率,进一步盘活市场资源。
“刚刚拨打12345反映小区噪声问题,平台立刻精准识别我的诉求并转至对应部门,处理进度实时可查。”市民诉求的高效回应,依托于市委社会工作部基于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构建的多模态语义分析引擎,实现了对民意数据的高效识别与智能分拨,让民生诉求接得更快、办得更实。
“咨询产业政策,只需输入企业基本情况,‘AI助手’立刻精准推送适用条款,匹配效率提升80%。”长沙经开区通过本地部署DeepSeek,构建“AI+ 知识库”双引擎驱动的场景化服务体系,打造智能政务客服“i星企”,让政策兑现更便捷、企业办事更省心。
此外,湘江新区联合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依托国产算力资源打造“DeepSeek政务服务方案”,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升级;望城区在政务网接入部署DeepSeek,赋能政务智能问答等服务,并计划应用于“数赋村社”平台助力基层减负;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搭建基于百灵大模型的智慧政务系统,构建应用赋能体系并率先应用。
锚定长远发展,擘画AI大模型底座蓝图
为避免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无序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构成数据安全隐患,长沙市数据局积极响应国家数据局加强统筹规划的要求,全面调研各级各部门在大模型应用方面的需求,覆盖政策制定、公文处理、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具体按照“急用先行,分批论证”原则推进应用落地。
同时,市数据局正在统筹构建全市政务AI大模型底座。这一底座将实现大模型的“统一纳管、协同调度”、算力的“集中调用、弹性供给”、知识库的“灵活构建、隐私隔离”以及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与防护,进一步推动政务应用向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方向发展,全面强化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中的核心引擎作用,为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