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7日,2025河南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观摩交流活动在南阳举办。本次活动以南阳市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为样本,引导河南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来自河南省17个地市、南阳17个县(市、区)的文旅工作者及媒体记者等近百名代表齐聚南阳、共谋发展。
从2017年河南各地大力推动城市书房建设算起,河南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已走过7年多历程。7年多来,从建成数量上看,渐成规模。至2025年底,全省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3287个,其中城市书房839个、乡村文化驿站1016个、其他综合性新空间1432个。从范围上看,遍布全省。从最初仅有郑州、洛阳试点,到如今覆盖122个县(市、区),部分城市基本形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从效能上看,赢得群众点赞。洛阳“河洛书苑”、南阳“诸葛书屋”、安阳“甲骨文书屋”等成为当地文化民生工程,群众交口称赞。
一批布局新、理念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新的“文化驿站”“艺术客厅”“阅读角落”,成为吸引人流、汇聚人气、提升区域文化品位的“微地标”,为文旅深度融合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但是,与其他省市公共文化新空间发展面临的困难一样,河南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外部形势与环境的影响,各地财政压力增大,新空间发展受到直接影响。主要存在整体覆盖仍有短板,城乡不均衡、服务内容供给不足,吸引力有限;部分运营效能不高,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
坚定不移发展公共文化新空间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作为“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点亮城乡百姓的美好生活新图景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河南省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将充分认识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的重要意义,从优化产品服务、促进多业态融合,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增强空间活力,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专业水准,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资金保障,完善管理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五个方面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提档升级。
洛阳市图书馆“古都阅八点”系列活动走进“河洛书苑”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2025河南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观摩交流活动期间,观摩团走进南阳“诸葛书屋”。 刘义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