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薪资管理场景 浦发银行数智服务体系助企打造管理新范式
创始人
2025-08-27 02:02:00
0

本报记者 金婉霞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企业经营管理正经历着从“线下人工”向“线上智能”的深刻变革。但在最高频、最基础的人事管理、薪酬核算、财务费控等核心场景中,由于流程繁琐、数智化改造难度大、投入多等原因,大量中小微企业仍采取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存在用工管理繁琐、薪资管理效率低下、数据割裂等痛点。

在此背景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发银行”)以银行企业级资源为依托,聚焦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薪资管理场景,通过打造和集成金融及非金服务各类功能组件,以“系统重构、能力聚合、体验一致、双客服务全面升级”为要务,全面焕新浦发银行“靠浦薪”业务系统及服务体系,于8月26日正式发布“靠浦薪”一站式人事薪资服务平台。这是一款集薪酬代发、人事管理、财务费控、员工陪伴于一体的一站式人财事数字服务平台,旨在以金融科技为笔,为广大企业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描摹出新的可能,进一步展现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价值主张。

顺势而为:从痛点突围到生态重构 解码靠浦薪的诞生逻辑

企业管理的痛点,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

某制造企业的财务总监曾坦言:“每月发薪日就像‘渡劫’,5000多名员工的考勤数据要手动核对,个税社保计算要切换3个系统,光是整理发票就堆满整张办公桌,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这并非个例,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老板愁成本高、人力愁流程繁、财务愁效率低、员工愁体验差”已成普遍困境:人工线下财务流程耗时耗力,单一功能的代发平台难以满足综合需求,人事与财务数据割裂导致协同低效,员工对薪资明细、福利权益的知情权难以保障……

这些痛点的背后,是企业对“轻量化办公”和“高效管理”的迫切渴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企业需要的不再是零散的工具拼凑,而是能覆盖“人、财、事”全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浦发银行始终以“创新”为基因——从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到2024年位列“全球银行1000强”第19位,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金融服务迭代史。基于对企业需求的深度洞察,浦发银行整合集团企业级资源,携手各领域优质供应商,历经多轮迭代,最终推出代发系统“靠浦薪”焕新版。

以服务企业发薪为核心,升级版系统打破了“人事、财务、员工服务”的边界:以数字化技术为骨架,串联起从员工入职到离职、从薪酬核算到费用报销、从企业管理到员工权益的全流程,构建一个“数据互通、场景融合、服务闭环”的生态环境。正如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所言:“靠浦薪不是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用金融科技重新定义企业管理的‘操作系统’,让企业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聚焦核心业务增长。”

以“人、财、事”为轴,构建全场景服务生态。“靠浦薪”的竞争力,藏在对每个场景的精准打磨里。它以“人”为核心,以“财”为纽带,以“事”为载体,形成了覆盖企业管理全链条的服务体系,让每个角色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案”。

人事管理:从“纸质堆里”到“云端协同” 让HR告别繁琐

人事工作的痛点,往往始于“入职第一天”。传统模式下,新员工要填写5张以上表格,HR需手动录入信息,合同签署要来回寄送,异地员工入职更是耗时数周。靠浦薪通过“数字化入职”重构这一流程:员工扫码即可完成开卡信息采集,电子合同在线签署,系统自动生成花名册,整个过程缩短至10分钟。

“以前招100人,光整理档案就要3天,现在用靠浦薪的批量开户功能,预制卡提前准备好,员工入职当天就能拿到工资卡,效率提升太多了。”某连锁企业HR经理的感慨,道出了“靠浦薪”在员工管理上的突破。平台提供三种办卡模式:大型企业可选择“预制卡模式”,提前储备银行卡信息;中小企业适用“线上全要素采集”,员工手机操作即可完成开户;招工频繁的企业则能用“专属二维码”,批次管理灵活高效。

员工关系管理同样是难点。入转离职流程长、纸质材料多、审批进度不透明,这些问题在靠浦薪中被一一破解:自定义审批流程,系统自动推送转正提醒,员工可实时查询审批进展,数据全程留痕可追溯。而假勤管理模块更是实现“考勤-算薪”联动——自定义假期类型、自动汇总考勤数据,数据直接同步至薪资计算系统,避免人工录入误差。

薪酬财务:从“Excel迷宫”到“智能算薪”让数据自己“说话”

“算薪是个精细活,基本工资、绩效、加班费、社保、个税,任何一个变量错了,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某科技公司财务的话,道出了薪酬核算的复杂性。传统模式下,500人企业的算薪工作需要3名财务人员耗时2天,且差错率极高。

“靠浦薪”的智能算薪模块,用“规则引擎”破解这一难题。系统预设200+常用公式,支持复杂自定义组合,比如“销售人员提成=业绩×0.05+超额部分×0.1”,只需一次配置即可自动计算。结合考勤、绩效数据生成薪资表,500人企业的算薪时间缩短至1小时,差错率趋近于零。

个税社保的“地域差异”曾是企业的另一大困扰。不同城市的社保基数、个税起征点不同,政策调整频繁,多地区经营的企业往往需要切换多个系统操作。“靠浦薪”实现“全国通办”:一键批量处理参保、停保,支持多税局、多批次算税,数据自动累计存储,甚至能根据政策变化实时更新计算规则。某跨区域集团企业使用后,社保办理时间从每周8小时压缩至1小时。

财务费控方面,“靠浦薪”同样带来革新。报销流程繁琐、发票验真难、重复报销风险高,这些痛点被“全流程数字化”化解:员工扫码上传发票,系统自动验真查重;费用申请与预算联动,超标自动预警;报销支付一键完成,电子回单实时生成。某贸易公司使用后,报销周期从7天缩短至1天,发票管理成本降低。

员工服务:从“被动接收”到“主动陪伴” 让权益触手可及

员工对“薪资透明”的需求,在传统模式下往往难以满足。纸质工资单易丢失、跨平台查看难、明细解释繁琐,这些问题在靠浦薪的电子工资单功能中得到解决:支持本跨行查看,无需安装APP,小程序即可获取;自定义模板展示收入构成,社保公积金明细一目了然;员工可在线签名反馈,HR一键导出确认结果,既保障隐私又提升体验。

此外,平台还提供“党费云”服务,简化党团费用缴纳流程;定制化工资卡则成为企业品牌的延伸——卡面可印制企业LOGO或文化符号,让一张工资卡成为员工身份认同的载体。

科技赋能:从“工具应用”到“生态协同” 金融科技的深度实践

“靠浦薪”焕新版的问世,离不开浦发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浦发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入平台架构,构建起“安全、智能、开放”的技术底座。

在数据安全方面,平台采用“线上线下双认证”体系,敏感信息加密存储,操作日志全程记录,符合国家三级等保标准。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评价:“我们最看重数据安全,靠浦薪的权限管理很细致,谁能看薪资数据、谁能发起审批,都能精准控制,用着放心。”

开放生态是“靠浦薪”的另一大特色。平台不仅整合浦发银行的优质资源,还接入了商旅预订、发票查验、社保服务等第三方平台,形成“1+N”服务矩阵。企业可根据需求选择功能模块,像“积木”一样搭建专属管理系统,避免“大而全”的资源浪费。

实践见证:从“试点应用”到“行业认可” 客户案例中的价值落地

“靠浦薪”的价值,在一个个实际案例中得到印证。

某零售集团旺季需发放1.2万名员工的薪资,传统流程下财务部门需全员加班3天,且到账时效长达24小时。使用靠浦薪的“全能发薪”功能后,支持7×24小时代发,指定时点精准到账,1.2万人的薪资发放仅需1名财务人员操作2小时,到账时效缩短至“分钟级”,差错率为零。

某制造企业5000名员工的工资单发放曾是难题:打印、分发耗时2天,隐私泄露风险高。靠浦薪的电子工资单上线后,员工小程序查看、在线签名,HR一键导出回执,不仅节省1.2万元/年的打印成本,还彻底解决了隐私泄露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定制化场景”的突破。某网络货运平台面临“运费清分难、资金安全风险高”的问题,“靠浦薪”提供“资金存管+自动清分”方案:货主资金存入监管账户,系统根据订单自动计算司机运费,支持7×24小时实时提现,日均处理3万笔交易无压力,财务人员工作量减少70%。

共赴未来:以“靠浦薪”为桥 连接企业成长与员工幸福

自成立以来,浦发银行始终秉持“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核心价值观。“靠浦薪”的发布,正是这一理念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延伸——不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对“企业管理本质”的回归:让管理更高效,让员工更满意,让企业更专注于创造价值。

“未来,我们将持续迭代靠浦薪,接入更多场景、优化更多细节。”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靠浦薪”的目标不是成为“完美的系统”,而是成为“成长的伙伴”,陪伴企业从“数字化生存”走向“数字化领先”。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每个企业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支点。“靠浦薪”以金融科技为杠杆,以全场景服务为支点,正在撬动企业管理的新可能。当人事不再繁琐、财务告别混乱、员工获得认同,企业才能轻装上阵,在时代浪潮中走得更稳、更远。这,正是“靠浦薪”的初心,也是浦发银行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诠释。

(编辑 张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马斯克旗下公司起诉苹果和Ope... 美国企业家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和社交媒体平台X于25日起诉苹果公司和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
【我为民企办实事】盘活低效用地...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临沭县科翰硅源新材料项目,在驻企服务员帮助下,通过盘活低效用地,仅用8个...
【2025数博会看点前瞻】20... 8月26日,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媒体吹风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数博会精心策划...
小米汽车公布全景图像生成方法专... 【CNMO科技消息】8月26日,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
蜀道不难了?看科技如何赋能蜀道...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陈丹 千年之前,李白慨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千年之后,蜀道奏响筑路...
中国科技馆举办科学之夜暨“全国... 8月23日,“天宫领航 筑梦星球”科学之夜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办。作为2025年“全国科普月”预热活动...
深入薪资管理场景 浦发银行数智... 本报记者 金婉霞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企业经营管理正经历着从“线下人工”向“线上智能”的深刻变...
“乘大船、去深海、做大事”——... 一望无际的深黑色海面上,翻滚着墨绿色浪花。半空中,一团巨大的乌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气势汹汹压顶而来...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充分发挥我国数...
华为星河 AI 高算效数据中心... IT之家 8 月 25 日消息,在 2025 中国算力大会期间,智能计算创新发展论坛举办。华为数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