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镇街道兰溪综合网格
涵盖6个居民区、8栋商务楼宇
网格的人员配置
以“2+3+N”队伍为核心
(2名网格长、3名副网格长
以及党建、公安、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
综治、绿容等多个专业条线力量)
整合了街区党支部、芝管会
楼委会等治理资源
通过“三区六联”工作法
(“三区”即居民区、街区、楼宇园区
“六联”即联系、联谊、联议
联勤、联治、联心)
推动实现统筹协调更有力
治理链条更健全
分类施策更精准
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
治理格局
城市精细化治理的
多元协同实践与创新
商住楼治理
从联系到联谊
化“治理痛点”为“共治支点”
网格内的高尚领寓居民区是典型的商住混合型社区,曾长期面临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主要表现为楼道堆物、违规充电等安全隐患。为破解治理困境,网格依托“吹哨-响应-共治”管理机制,推动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力量整合。组织网格内的综合行政执法、公安、综治等力量形成执法合力,重点培育32名“二房东”成为平安志愿者骨干,组建“楼宇自治队”,有效延伸治理触角。
建立机制。制定《出租屋安全管理承诺书》,明确“二房东”在公共空间管理、噪音管控、宠物饲养及法律法规遵守等方面的主体责任。通过首批10名代表示范签约,带动租户群体开展常态化自查自纠。
效能提升。实行“微网格日常巡查+志愿者动态联动”双轨机制,楼道堆物现象明显改善,消防隐患投诉量显著下降,切实将商住楼治理难点转化为共治亮点。
共享单车治理
从联议到联勤
精准应对“潮汐效应”
针对11号线真如地铁站及复悦荟、绿地缤纷城、环宇城等商圈周边共享单车“潮汐式堆积”问题,兰溪综合网格构建“政企社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
区域定责。与哈啰、美团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建立共管机制,科学划定专用停放区域,执行“高峰值守”管理制度,企业每日18:00-20:30安排专人驻场调度,确保堆积车辆及时清运。
动态巡查。整合居民区、街区、楼宇(园区)三方力量,组建“单车管家”服务队,采取定期“固定岗+流动哨”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重点区域全时段、全覆盖动态管理。
成效显现。经系统整治,该区域行人通行效率提升明显,早晚高峰时段人车混行现象基本消除,后续将持续优化管理措施,巩固治理成果。
街区治理
从联治到联心
数字赋能“公约共建”
为持续提升街区环境品质和服务能级,网格依托党建联建单位的技术支持,由街区“芝管会”主导开发商户“联心卡”,推动街区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快速响应。已完成60余家商户的线上入驻,建立即时响应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协同破难”。
商户联动。以老百姓大药房、会稽山酒业、唐人理发等为代表的商户积极响应,主动开展中医义诊、公益理发、环境清洁等便民服务,推动提升商户门前“三包”落实率。
积分激励。创新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志愿者可通过参与网格治理累计积分,在签约商户享受理发、诊疗等专属优惠,形成“服务-激励-再服务”的良性循环。
兰溪综合网格通过三类典型治理场景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以“整合资源、完善链条、靶向施策”为核心的治理路径:
统筹协调更有力,跨域协同破壁垒。通过综合网格统筹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及多方主体力量,打破“条块分割”,形成“执法+教育+自治”一体化治理格局。
治理链条更健全,闭环管理提质效。形成“发现问题(网格员巡查/群众热线)-派单处置(专业力量响应)-复盘提升(联席会总结)”的完整治理链条,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分类施策更精准,靶向发力固长效。实施差异化治理策略,对商住楼推行“自治契约”、对共享单车采用“潮汐调度”、对商业街区进行“智慧联心管理”,提升精准治理水平。
接下来,兰溪综合网格将进一步推动实现:
统筹联动再深化。要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网格内各方力量,通过“三区六联”推动居民群众、商户企业等治理主体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共治”的角色转变。
队伍能力再提升,要积极开展网格员政策法规、矛盾调解、信息化工具运用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时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网格治理,构建多元互补的基层治理队伍体系。
智慧治理再突破。要深化“互联网+网格”融合应用,推进“码上见”智能平台的使用,实现问题实时上报、诉求在线反馈。依托城运中心大数据平台,建立智能预警分析机制,推动网格治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图文:兰溪综合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