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10岁出头的刘依宸,小手刚摸上模拟触电区的两只圆球,突然“哎呀”一声又将手缩了回去,一脸诧异地盯着身边的工程师等待其讲解原理。
这是发生在重庆鹿角隧道项目“万名工程师进课堂”上的一幕。8月25日,40名青少年走进项目现场探访中国基建“智慧脉动”,并就一些奇妙的问题与现场工程师面对面交流。
40名青少年走进项目现场探访中国基建“智慧脉动”。
“这就是触电的感觉,如果电压等级逐渐升高,酥酥麻麻的感觉会变成针刺手心般的痛感。”中交二公局专职安全员张欧文向现场青少年解释,生活中如果遇到漏电的电线,千万不要触碰,必须赶快远离并报警。
安全体验馆中人声鼎沸,每个体验区都有专业工程师讲解,像是一个单独的安全小课堂。孩子们戴上VR设备,模拟体验高空坠落场景;伸手触碰“触电体验仪”,感受安全电流的警示;关注塔吊作业、隧道施工和消防安全等,熟悉进入作业区的注意事项。
“戴上VR眼镜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站在高楼脚手架上,掉下来那一刻真的太刺激。”万子骞体验后告诉上游记者,“要是在真实场景中那可太危险了。”
现场青少年戴上VR眼镜体验高空坠落。
重庆鹿角隧道由中交二公局承建,是重庆市重点交通工程,建成后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关键通道。隧道深处,机械轰鸣不绝于耳。现场青少年立在智慧大屏前,通过动态闪烁的数据,隔着屏幕感受中国基建的硬核实力。
“大家眼前屏幕上的每一道曲线、每一个数据,都是这条隧道的‘生命体征’。”鹿角隧道智慧调度中心现场一工程师指着实时三维施工模拟图,向孩子们生动解析智能建造的奥秘。大屏上,机械掘进轨迹、围岩变形监测、支护结构应力等关键参数动态刷新,宛若一张张隧道的“心电图”,让隐藏于地下的庞大工程清晰可感。
鹿角隧道项目沙盘。
“目前进口已经完成进洞工作,出口隧道已经掘金480多米。工期50个月,预计将在2028年2月完工。”中交二公局重庆鹿角隧道工程项目安全总监雒少轩说。
上游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项目最大开挖断面469平方米,是亚洲最大开挖断面市政交通隧道;采用的“蝶形+涡轮型”全互通方案,其独特的立体分流设计,能有效解决传统立交易走错路的痛点。
万子骞听得认真,现场与雒少轩对话,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鹿角隧道到底有多重要?隧道施工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危险到底怎么防范?
雒少轩介绍,重庆鹿角隧道工程项目是城市快速路八横线的关键一段,项目通车之后能极大缓解重庆内环真武山隧道交通拥堵状况,对南岸区和巴南区铜锣山东西两侧区域联动发展有重要作用,还承担渝湘复线高速和重庆东站对外交通纾解通道的功能。
“隧道施工最特别在于高度不确定性,它是在一个看不见、摸不透且不断变化的地质环境中施工作业,工程师无法直观看到工程全貌。”雒少轩说,为防范地质灾害和有害气体,目前通过地质预报、监控测量、强制通风、气体检测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未知风险。
当天,现场青少年在工程师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组前往鹿角隧道的洞口进行实地探访。虽然未能深入隧道内部,但站在宏伟的洞口前,看着往来穿梭的工程车辆、高耸的机械设备和洞内隐约传来的作业声,足以让人感受到这项工程的宏伟与震撼。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实习生 陈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