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消费类数码产品上的“跑马灯”,可能许多年轻点的朋友已经不知道这指的是什么了。不过对于老玩家而言,大家一听到“跑马灯”,肯定首先想起的会是曾经那些造型上花样百出,但实际体验往往让人一言难尽的功能机。
其实对于这些机型而言,“跑马灯”可能算是一种比较无奈的做法。毕竟当时的山寨机绝大多数都采用了所谓的“交钥匙”方案,也就是上游供应链直接供给成品主板,甚至是提供已经几乎做好了的原型机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相关厂商的老板(或者设计师,如果有的话)有一些自己的“个性化追求”,那么他们能做的事情,也确实无非就是给手机多加几个跑马灯,或者是把喇叭做得更大更夸张一点,仅此而已。
但这些手机厂商绝对想不到,他们当年那些花花绿绿的“个性化设计”,会有希望在差不多20年后,成为主流厂商的“新技术”。
就在近日,有消息源曝光了苹果的一份“边缘照明电子设备”专利。其中显示,它指的是一种布局于设备正面边缘、侧面边缘或是背部的LED光源“边缘照明器”。当设备接收到通知后,边缘照明器就能通过单点或线状亮起的方式,向用户发出特定图案或者是色彩的提醒。
很显然,无论是从苹果这一专利的描述,还是相关消息源基于其绘制的假象图来看,这个“边缘照明电子设备”都非常接近我们记忆里的“跑马灯”。只不过它大概率会用更精细的光源和导光设计,在光带的连贯性、光效的丰富度等方面,会做得更符合苹果的“品质感”。
那么为什么苹果可能会在未来的设备里搞出“跑马灯”的设计呢,或者说他们有什么必要要给设备加上“跑马灯”不可呢?
首先,“跑马灯”的作用是什么?简单来说,在现阶段的设备上我们能想到的工作场景主要有两个,一是“信息提醒”,比如来电、来信息时亮起,从而吸引用户及时查看;其二则是作为特殊情况下的“状态提示”。
先来说说第一种情况。众所周知,目前的大多数手机在有来电、短信时,普遍会自动点亮屏幕来显示相关信息,或者是通过屏幕的边缘亮起提示光效。
但前面一种做法一是会额外增加屏幕的耗电量,而且还可能存在意外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比如机主没看到,却恰好被他人看到了亮起时的信息)。后面一种方式如今虽然很普遍,但也有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当设备屏幕向下倒扣摆放时,屏幕边缘的光效便难以被注意到,提示效果也就会因此而打折扣。
毕竟“屏幕光效”这种设计,最初其实是与“曲面屏”强绑定的。对于有更大曲率屏幕的机型来说,的确是哪怕倒扣摆放,屏幕最边缘的显示也依然可以投射到桌面上。
但大家都知道,随着“大曲面”设计如今在市场上不再吃香,所以主流厂商基本哪怕是在顶级旗舰上,也都普遍用回了2.5D、甚至是纯平的屏幕造型,于是“屏幕边缘光效”的可见性也就被大幅缩减了。如此一来,将通知光效改到中框或是机背上,实际上也就有了相当大的“必要性”。
其次,关注手机行业的朋友想必知道,最近这两年“端侧AI”、“手机大模型”已然成为各大厂商宣发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款手机有AI”呢,难道是在后盖上印上AI的Logo吗?
很显然,比起这种做法,在手机上设计一个能在AI功能运行时随之亮起的“AI指示灯”,会是一个更高明的做法。因为这不仅会带给用户更强的交互感,甚至还能让周围的人一眼就看出“这机器不一样”。就好比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流行的“智驾小蓝灯”一样,除了可以告知其他人这车开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之外,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宣传”效果。
况且这种更显眼的“跑马灯”还可能有一个隐藏的好处,那就是它或许可能起到更显著的隐私保护作用。比如在手机开启相机、录音功能时,在边框上亮起显眼的指示灯。这不仅可以让用户更快地察觉到可能存在“偷拍”、“偷听”行为的应用,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手机偷拍、偷录的行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