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知识产权在促进经济经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等方面逐渐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看,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较高。截至今年6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7.2万件,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七成左右。目前,我国26.5万家企业共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65.1万件。从绿色低碳技术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2024年,我国专利权人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32.8%。2024年,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达6356件,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无论是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从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来看,都始终要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让创新的活水激荡涌流。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各地各部门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活各方面的动力活力。“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我国已布局建设12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建成国际领先的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均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2020年至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3194.4亿元提升到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截至2024年底,知识产权部门累计向企业提供指导服务2393次、咨询服务6885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在扎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要更好地运用好知识产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各地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激活了创新的源头活水。从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到推进专利转化尽职免责改革,从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安心屋”等试点,到推广“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转化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各地要提升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从建立更多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全国专利代办处,到培养更多知识产权人才、执业专利代理师,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为创新主体和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多元的知识产权服务,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