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作过两首描写北齐冯小怜的诗篇,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一笑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当北周军队逼近北齐都城时,北齐末代皇帝高纬却沉醉于冯小怜的柔情似水之中,浑然不觉时局紧迫,连军国大事都抛诸脑后。正因为他只图博得冯小怜一笑,北齐的灭亡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那么,冯小怜究竟拥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高纬如此沉迷难舍?这里有一个成语能够精准地诠释冯小怜的吸引力,那就是李商隐诗中所提的“玉体横陈”。
提起冯小怜的魅力,其实不必多谈她的才艺。毕竟,作为一名受宠妃子,能歌善舞、懂得音律已是基本要求。这里我们单说她的容貌,光用“绝色”二字已无法完全描绘她的美丽。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如凝脂般细腻光滑的肌肤,宛若雪白的玉石,兼具冰肌玉骨之清透质感,无论冬日严寒还是夏日酷暑,肌肤总显得温润如初,更奇妙的是她浑身散发着淡淡幽香,令高纬为之神魂颠倒。
当然,冯小怜还具备别人难以企及的独特技能——按摩。她精通人体脉络和构造,早在伺候皇后穆邪利期间便自创了一套按摩手法,能极大地缓解疲劳,使人身心舒畅。正是因为她不仅美貌出众,还拥有这般技艺,穆邪利才甘心将她献给高纬。
自从高纬得到冯小怜后,两人形影不离,简直如同连体婴儿般密不可分。高纬分秒不愿离开她,不论是在座同席还是同行出行,甚至在与朝臣议事时,也时常将冯小怜搂在怀中,或者让她坐在膝上,令在场的官员们脸红心跳,难以言辞连贯。
此外,高纬还有一份令人匪夷所思的恶趣味。他认为如此倾国倾城的冯小怜不应只属于自己,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想让天下男子都能一睹她的风采。于是,他竟在朝堂上专门摆放了一张案几,时不时让冯小怜裸体横陈其上,摆出各种姿态表演,供群臣排队观赏。正因如此,才有了“玉体横陈”这一荒唐成语。
不论此故事的真实性如何,足以看出冯小怜的魅力之大,而高纬对她的迷恋也的确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尽管冯小怜被誉为一代尤物,赢得不少人的宠爱和倾慕,但也有人对她颇有微词,尤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隋文帝杨坚。
北齐灭亡后,高纬与冯小怜被押解至长安,成为阶下囚。国都沦陷,故土不再,但高纬依然难舍冯小怜,甚至央求宇文邕将她归还。对此,宇文邕冷冷回应道:“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在宇文邕眼中,冯小怜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带有嫌恶。对普通人来说,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冯小怜完美诠释了“祸国妖妃”的形象。
当年北周军队兵临城下时,有急报连夜送到高纬手中,然而当时的高纬正与冯小怜打猎。冯小怜不仅未劝高纬速回处理政事,反而央求他再围猎一场,因为她还未尽兴。
后来,冯小怜随高纬踏上逃亡之路,即使身后有追兵紧逼,她依旧有闲情雅致地精心打扮自己,不断欣赏镜中美貌。如此妃子,正常的英明君主怎会心生喜爱?更遑论如宇文邕、杨坚这等雄主。
应高纬请求,宇文邕将冯小怜赐还给他,两人得以再度相伴半年。随后,高纬因被诬陷与穆提婆谋反遭处死,冯小怜又被赐给他的异母弟宇文达。
宇文达本是不近女色之人,然而冯小怜的绝世风华依旧令他着迷,宠爱有加。凭借宇文达的宠爱,冯小怜在宫廷中得以施展手腕,矛头直指宇文达的正妻李氏。她仗势欺人,屡次诬陷李氏,险些将其害死。
然而好景不长,北周步入灭亡的边缘。杨坚篡权,屠杀北周五王,宇文达也未能幸免。
宇文达死后,杨坚见到冯小怜,同样对她毫无好感,甚至更甚于宇文邕。当夜便将冯小怜赐给了李询。
李询是杨坚为冯小怜精心挑选的归宿,因为李询的妹妹正是宇文达的妻子李氏,这无疑是将冯小怜送入仇人的怀抱。
果然,在李家,冯小怜非但未获宠爱,反而遭受冷落和虐待。李家人清楚她昔日所作所为,视她如奴婢一般,强迫她穿粗布衣裳,承担最繁重的粗活,吃最简单的粗粮。
尽管如此,李家人仍不满足,尤其是李询和李氏的母亲,每次见到冯小怜,便联想到女儿曾险遭祸害,心中的恨意难以平息,最终逼迫冯小怜自尽。
俗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冯小怜未能挺过人生中漫长的苦寒,没能迎来属于她的春天。
回望冯小怜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被动。她如同一株寄生的菟丝花,被皇后穆邪利推向高纬,牢牢缠绕着这位昏庸的君主。
她所做的一切,皆是“女为悦己者容”的真实写照。即便在国破家亡、逃亡途中,她依然心无旁骛地打扮自己,力求在高纬面前永远保持最佳状态,确保自己能够持续获得宠爱。
然而,高纬自己都丢了江山,又怎可能长久宠爱她?
高纬死后,冯小怜被赐予北周宗室成员宇文达,虽算是得宠一时,却也招来了众多敌人。等到宇文达被杀,冯小怜又被转手送入杨坚的安排,落入仇敌李氏之家,命运悲惨难逃。
归根结底,冯小怜在很大程度上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如同一件被人随意摆弄的物品,从穆邪利到高纬,再到宇文邕、宇文达、杨坚、李询,没有一个人曾真正考虑过她的意愿,而她的意见,似乎也从未被重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