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大小两件事儿,来看明朝为何财政拮据
创始人
2025-07-15 08:21:14
0

对于明朝中后期朝廷财政拮据的原因,撇开诵经式的“(江南)士绅死命抗税”,我们可以从大小两件事,来看看明廷财政是如何做到“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

第一件来源于被电视剧带火的“徽州人丁丝绢案”。

这个案子的起始就非常神奇,徽州府歙县承担的税目“人丁丝绢”(折银6144两),在缴纳两百多年后,从朝廷到地方居然都说不清“收得合理不合理”了。这本身就证明了明朝财政的一大问题,制度复杂、僵化且低效。

最初朝廷要求徽州府下辖的六县均摊此项税赋,结果激起波及数县的大斗殴和民乱。最终朝廷为平息各县怨气,决定仍由歙县独立承担“人丁丝绢”,但取消了歙县的数项杂税作为补偿,其中有一项名为“协济金衢道解池州府兵饷银”。

在古代当某地无力承担某项事务的支出时,常规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朝廷出面调拨物资钱粮以补不足,一是由周边府衙给予资助 -- 即“协济”。明初由于推行实物税加上没有省一级的转运部司,出于节约运输费用的考量,明廷选择了后者。

这就导致明朝各地州县间出现盘根错节的“协济”,尤其是在军事、河防、漕务、驿站这四大项上。

嘉靖三十四年为应对日益频繁的倭乱,明廷在南直隶增设了“应天兵备道”(可理解为扩军)。其对应的军费朝廷不打算直接承担,要求“应天兵备道”防区内的各府(含徽州府)加征“协济应天兵备道兵饷银”来分摊。

嘉靖四十一年倭患渐平,明廷又下令撤销了应天兵备道的编制。按理说徽州府各县也可以解除加征的兵饷银,但税目加派容易取消难。南京兵部以防范浙江矿工暴乱为由,扩大了(浙江)金衢道的防区(没扩充编制)。

这样徽州府原为应天兵备道临时加征的兵饷银就被继续保留,并改名为“协济金衢道兵饷银”。

隆庆六年,明廷觉得金衢道防区跨浙江和南直隶两省管理不便,为此再增设一名巡抚又动作太大。所以把金衢道防区一分为二,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广德等府划入新设的“徽宁兵备道”。

按理说徽州府原本承担的“协济金衢道兵饷银”,也应该取消或者转支给徽宁兵备道。但还是那句话加税容易,减税难。

首先徽宁兵备道下辖各府受道军保护,自然有分摊道兵军饷的义务。这要求符合明廷财税制度和惯例,没毛病。所以徽州府多了个新税目,“协济徽宁道兵饷银”。

接着徽宁兵备道又指出,其防区内各府脱离金衢道后,它们原本支付给金衢道的防务费用“协济金衢道兵饷银”,也应当改付给徽宁兵备道。“就事论事”,南直隶抚院、户部也觉得徽宁兵备道的要求没毛病。

就这样,徽州府原本应当停征的“协济金衢道兵饷银”,改名为“协济金衢道解池州府兵饷银”(池州府为徽宁兵备道驻地)继续加派,还多了个“协济徽宁道兵饷银”。

明朝各地诸如此类,源于同一事务但税目却由一变二、甚至变三的地方加派,数不胜数。所以明末针对全国加征三饷,为何各地反声一片?不是“三饷”税负太重,而是民众的税负能力,早已被名目繁多的税目给耗尽了。

就如,歙县虽因“人丁丝绢案”取消了“协济金衢道解池州府兵饷银”,但徽州府其余五县仍然继续加派此税目直至明亡。

除此之外,歙县还被取消了一项杂税“砖料银”。这项四百多两的税目历史也非常悠久,来源于洪武朝针对南京和南直隶的大规模基建。但问题是永乐迁都前,南直隶地区的大基建就告结束了,这加征还合理么?

明廷知道这些税目不合理么?当然知道,不然也不会为了平息歙县民愤而取消了。那明廷为何不像丈量田亩那样,组织全国性的税目清理呢?想啥呢,朝廷存在的目的之一,不就是压榨和剥削治下民众么?

朝廷在征收上锱铢必较的同时,用度又极其松懈。

明朝中后期虽然朝廷度支困难,但有一项财政名目从未缺损过,即北上的漕粮。至万历朝将税负由实物征收改为折银后,每年仍有三百万石以上的粮食由南直隶运抵北京。不少人认为这些粮食大部被明廷派送至九边各镇了,其实这些粮食全被明廷“挥霍”在京师了。

根据《万历会计录》的记载,万历六年漕粮入京通仓310余万石(含折米的棉花),当年支米233余万石、支棉花26.37万斤。都被谁领取了呢,下列排名前四的:

锦衣等七十八卫所官吏旗校军士匠役,支本色米2018714石;

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将官并选锋军,支本色米120996石;

光禄太常神乐观等衙门衙役官匠,支本色米64729石;

吏部等衙门官吏监生,支俸米40385石;

锦衣等七十八卫所军士,支本色棉花257081斤;

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将官并选锋军,支本色棉花6590斤;

基本全被“锦衣等七十八卫所”给支取了。除此本色米和棉花,当年在京卫军还领取了216884两的折色银,但七十八卫有那么人么?

首先,“锦衣等七十八卫所”源自永乐迁都后,在北京设置的七十二卫,它们并不隶属于九边各镇。不说宣德朝京师各卫就缺编严重(很多卫所缺编一半),土木堡之后明廷没有从京师调出五万以上军队的记录。

而按照军卫士兵月饷一石米的标准,即便是把军官计算在内,2018714石本色米也至少能养十万兵(明朝后期士兵每年领十个月本色和两个月折色)。真有这么多人,明朝后期各次战役时,明廷也不会为募兵发那么大的愁了,崇祯更不会看着城外的李闯束手无策。

其次,“京营”不等于“在京卫所”,京营是按照不同于卫所的编制从卫所抽调士兵组建的作战编制。按照这两者支米量换算,万历六年,京营只抽调了6%的在京卫所兵。这么低的成编率,是天下过于太平,还是在京卫所缺编严重?

南方输米一石入都,计须用米二石,每石以银五钱计之,凡费银一两,而京师军士得米一石卖银不过四钱。
《书一 与连白石中丞》徐阶
军士赴仓领米,出即易钱,每石不过二百文。
《西园见闻录》张萱

更离谱的是,这些“京师军士”领米饷之后,往往直接廉价卖掉。每月一石米,全家花不完么?综上,大家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少勋贵蛀虫吸附在京卫兵册上,而皇帝和明廷对此也是视而不见。

所以大明每年花几百万石粮食养京士二百年,到头李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京师不说,还喊江南人死命抗税以致朝廷无钱?

编者附:

自嘉靖朝明廷开始规模取消向九边输送粮食,改为派发“京运年例银”,其数额从初期的20多万两增到万历朝的400多万两。但明廷也未直接拿钱,而是要求各地布政司转移支付。

例如,万历六年朝廷支付京运年例银总计3223046两:

山东司承担辽东镇 409984 两;

山西司承担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共 952938 两;

陕西司承担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共 532027 两;

贵州司承担京边诸镇(不含京卫)共 1328097 两;

山东司除了本地田赋,还代管各地盐税;贵州司的收入九成以上来源于其代管的大运河几处钞关(商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欣旺达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欣旺达(30020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新研究提出用光为量子自旋“护航... 新华社耶路撒冷7月14日电(记者王卓伦 路一凡)以色列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发...
原创 《... 《水浒传》中,宋江诏安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诏安是梁山众兄弟最好的出路,只是宋江没有...
锁定“最优解” 货运飞船3小时...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天舟九号完成状态设置,并与空间站进行交...
拓普集团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拓普集团(60168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原创 太... 朋友们,咱们抬头仰望夜空时,总会好奇宇宙到底啥样。科学家告诉我们,银河系是个棒旋星系,像个巨大的风车...
中国电信萍乡分公司:5G奏响辣... 在“中国辣都”江西萍乡,一场由科技与辣文化深度融合的变革正蓬勃展开。中国电信萍乡分公司以“云网筑基、...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开启运营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中)顺利通过竣工联合验收开启运营。 记者 苏韵桦 摄 琶洲又传来好消息。近日,据海...
高温天气下,为何人们会感觉比预... 入夏以来,我国各地高温天气不断出现。南方高温持续,华北地区遭遇长时间湿热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