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诏安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诏安是梁山众兄弟最好的出路,只是宋江没有把控好条件,最后无条件地诏安,葬送了兄弟们的性命和前程。
还有人认为,诏安是宋江、乃至整个梁山最大的败笔,要不是诏安,梁山或许能拿下天下。
或者说,与方腊合兵一处,一定能拿下江山,到时候划江而治,岂不美哉?
那么,拥有绝对智慧的宋江和吴用,为何要选择诏安呢?如果不招安,结局会怎样?
与晁盖等人相比,宋江是个纯粹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文化熏陶。
他的名字,字“公明”,谐音“功名”,便可看出他的理想和抱负,父母从小就有意让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在浔阳楼题反诗时,宋江写道“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其实也暴露出了他的野心,他不甘平庸,想要功名和抱负。
但他的野心,始终被框定在忠君报国的范畴内。
他反对的是高俅、蔡京等奸臣,而非宋徽宗本人。
那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局限,决定了他不可能走上彻底反抗朝廷的道路。
正如他在劝说众好汉时所言:
“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
从现实角度看,宋江对身份的合法化有着绝对的偏执。这一点从他十分痛恨脸上的金印可见一斑。
作为梁山首领,不管地位多高,本质上仍是“黑户”,无法正常出入官府管辖区域,生活范围受限如同坐牢。
他十分渴望通过招安洗白身份,获得官方认可的官职。对他而言那不仅是现实需要,更是心理诉求。
另外,作为梁山大哥,宋江也需要为众兄弟的未来考虑。
梁山好汉背景复杂,有的为生活所迫上山,有的因犯罪逃亡,还有的是被“赚”上山的朝廷将领。
那些人中,不少渴望通过招安重归正途,特别是关胜、呼延灼等原朝廷军官,他们上山时就得到宋江“暂避风头,日后招安”的承诺。
若不招安,那些人的不满可能引发内部分裂。
宋江作为领袖,不得不平衡各方利益,而招安可以说,也是当时梁山众兄弟只好的出路之一。
表现看,梁山好汉一团和气,打起仗来相互驰援一点不含糊。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梁山好汉人员复杂,仅仅108将就可分为好几个派系。
原朝廷军官派(如关胜、呼延灼、徐宁等)、地方豪强派(如卢俊义、柴进)、江湖草莽派(如李逵、阮氏三雄)以及被逼上山的良民派(如林冲)。
那些派系上山动机各异,对未来的期待大相径庭。
军官派多是被俘或中计上山,内心渴望回归体制;豪强派有的怀有政治野心(如柴进想“复兴大周”),有的则寻求自保;草莽派大多满足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日子。
如此复杂的成分使得梁山内部“面和心不和”,要不是诏安,那些人很难管理和统领。
由此,诏安一度成了唯一维系价值观的一个事物。
另外,随着队伍壮大,梁山人口激增,巅峰时期约有十万人,加上后勤和家属,生存资源日益紧张。
梁山起初主要靠晁盖劫取的生辰纲维持生计,后来不得不攻打祝家庄,攻打官府维持续命。
但那种方式肯定不能长久,随着朝廷对梁山区域的步步收缩,未来梁山能抢的地方必然越来越少。
一旦朝廷实施坚壁清野策略,梁山将陷入生存危机,那时候别说打仗了,可能早就作鸟兽散了。
还有,从军事战略角度看,梁山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难以长期独立。
梁山泊虽号称八百里,实际面积有限,且距离北宋都城开封仅五百里,属于“天子脚下”。
那种地理位置使梁山始终处于朝廷的直接威胁下,不可能像南方方腊那样建立稳固的割据政权。
梁山军擅长游击战,缺乏攻城略地和守卫疆土的能力,几次攻占州府后都不得不撤回老巢就是明证。
如果朝廷倾国之力征讨梁山,梁山几乎根本守不住。
影视剧里,梁山好汉几次击退高俅,要知道高俅根本不懂什么行军布阵,要是换做其他的将领,梁山军未必会如此顺利。
还有读者问,要是当时宋江不招安,结局会怎样?
先说答案,不招安,梁山一定会覆灭。
首先,会面对朝廷剿灭。
尽管梁山曾多次击败前来征讨的官军,但那些胜利多是对抗地方部队或高俅、童贯等无能统帅率领的军队。
若宋徽宗下定决心调动精锐禁军,梁山将面临灭顶之灾。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就是在海州知州张叔夜的围剿下被迫投降的。
另外,别看林冲武功高强,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要说能打,遇到行伍出身的官兵,也根本不算什么。
小说中,“正值壮年的林冲和八十岁的老梁王焕,前后打了七八十回合,仍不分胜负”,由此可见地方队伍和国家精锐之间的差距。
一旦朝廷动用真正的主力,加上采取长期围困策略,梁山那个“弹丸之地”很难长期抵抗。
其次,若不诏安,梁山内部各派矛盾或许会激化,出现火并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原朝廷军官可能阵前倒戈或暗中与朝廷联络。
鲁智深、武松等反对招安者虽不会主动发难,但可能带领二龙山派系离开。
柴进、卢俊义等有野心者可能趁机夺权。更危险的是,一些与宋江有私仇的好汉可能趁机报复。
要知道,李逵当年曾灭了扈三娘全家,阮氏三兄弟因晁盖之死都对宋江有所不满。
还有,前文已经论述过,梁山资源匮乏。以当时的状况看,梁山要是不招安,未来吃饭都是个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宋江联合方腊共同抗宋,会是什么结局呢?
结局可能更为悲惨。
表面看,南北两支起义军联手对抗朝廷似乎增加了成功几率,实则不然。
1、地理上相隔遥远难以有效配合。
2、方腊有明确的称帝野心和政治组织,而梁山缺乏统一的政治纲领。
即便侥幸推翻宋朝,方腊与梁山的联盟也会立即破裂,而“方腊的政治手段远在宋江之上”,到时候梁山众弟兄的解决或许更加悲惨。
读者们,关于“梁山不招安的结局解读”,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