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芝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21世纪,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形态的变革,这一时代背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图景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变革,构建出教育模式智能化、教育内容精准化、教育主体协同化的工作新图景。教育模式变革:智慧教育生态的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成熟应用将变革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常态化,如智能技术成功让网络微课堂成为思政课堂的重要补充阵地;实现人机协同教学,思政课教师与AI技术分工协作,AI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思政课教师分担类似学情分析、智能推荐、作业批改等机械化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效率;助力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考核,如应用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参与、实践成果等数据,并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报告,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教学内容创新:技术赋能下的多维呈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将突破静态教材的局限性,实现技术和内容的深度融合。AI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抓取网络上的热门思政教育素材,生成自动更新的案例库,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利用VR技术构建的虚拟教学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不同场景中不同价值选择带来的体验和后果,帮助思政课教师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人工智能系统助力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以合理的方式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师生角色重构:协同共创与情感联结。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将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深刻转变,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思政课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设计者,即借助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平台,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设计个性化预习路径、营造沉浸式互动交流场景;学术研究者,即基于AI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疑点,展开学术研究,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情感联结者,即在数智技术的辅助下,精准掌握学生思想波动情况,开展谈心开导工作。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者,即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思政课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自主探索知识,在课堂上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课堂展示、小组协作、交流讨论等环节;价值共创者,即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借助AI工具生成思政主题的创意内容,丰富思政课堂的素材和资源。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政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实现前述提到的美好图景,需要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重点突破技术、制度、人才等关键环节。
完善政策法规:构建“AI+思政”的制度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度法规是一项举措能够顺利落地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完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出台专项政策和标准,明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准入门槛、应用场景边界、数据使用规范等内容和要求,为技术应用提供可参考的范本;针对市面上推广运行的AI思政教育平台建立分级认证体系,重点评估其数据安全等级、算法透明度、教育适配性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划分为ABC三级,并将认证结果作为平台推广使用的必要条件,以此保障平台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筑牢安全与伦理底线。
深化价值引领:确保人工智能服务于育人本质。AI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不得违背技术为用、育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应深化价值引领,确保AI技术只作为辅助工具为思政课堂服务。在AI技术应用中,思政课教师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避免因陷入技术中心主义而导致思政教育温度缺失;针对AI智能生成内容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精准识别过滤负面内容,确保思政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安全;在思政课堂上有机融入AI伦理教育模块的相关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AI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同时帮助其养成批判性思维和能力。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育复合型师资队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培育一支兼具专业素养和数字素养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各高校可为思政课教师设计“三步走”培训体系:面向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基础能力培养培训,定期开设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应用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为思政课教师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工具的操作技巧,帮助其将培训所学更好地应用于思政教学实践;针对骨干教师的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即在完成基础能力培训之后,针对骨干级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项能力提升培训,指导其如何将AI技术、元宇宙技术、VR技术等更高阶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入思政课堂;针对有能力的思政课教师的前沿研究支持,如设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专项课题,鼓励有能力的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赋能高校思政教学的思路和方式。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文系西安科技大学2025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2025-XGKT-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