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手被玻璃划伤,却要查前列腺?”这不是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江苏宜兴某三甲医院的真实诊疗记录。34岁的建筑工人王师傅在更换玻璃时不慎划伤手掌,前往医院就诊时,竟收到一份包含前列腺、双肾、肝胆胰脾等12项内脏检查的彩超单,总费用高达2800元。更令人震惊的是,首次清创手术居然连玻璃渣都没清理干净,导致患者不得不承受二次手术的痛苦。这样的医疗乱象,正在全国各地医院不断上演。
面对患者家属的质疑,院方先是搬出“卫健委规定”搪塞,在被卫健委明确否认后,又改口称是“医生个人行为”。这种前后矛盾的回应,暴露出医疗系统内部根深蒂固的管理乱象。据国家医保局2023年飞行检查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过度检查占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37%,其中某三甲医院年过度检查费用更是突破千万元大关。湖北黄石某医院抽查的500份病历中,存在过度医疗的高达450份,比例触目惊心。
当前医疗体系正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一方面,医疗服务定价严重偏离实际价值,一台阑尾炎手术的劳务费仅相当于理发师剪三次头发的收入;另一方面,某些医院将医生收入与检查量、药占比直接挂钩,变相鼓励“过度医疗”。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医生的处方权异化为“创收工具”,患者的病历本变成了“提款凭证”。据调查,某省级医院放射科医生每月开出的CT检查中,有近三成属于无明确指征的"创收检查"。
要根治这一顽疾,必须实施系统性的改革方案。首要任务是重构医疗服务定价体系,让医生的技术劳动获得合理回报。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为例,在提高手术费、诊疗费后,过度检查率下降了40%。其次要建立智能监管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检查行为。浙江省试点医疗AI审核系统后,无指征检查的预警准确率达到92%。最重要的是赋予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推行“检查项目透明清单”制度。深圳市在10家医院试点“检查知情同意书”后,患者满意度提升3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过度医疗的危害远不止经济层面。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近60%的医患纠纷源于对检查治疗必要性的争议。更严重的是,这种乱象正在侵蚀社会对医疗系统的信任基础。一位退休教师的话令人深思:“现在去医院,小病要大查,没病要体检,我们老百姓都快成‘行走的ATM机’了。”
医疗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让患者重获“明明白白就医”的权利。这需要监管部门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当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手伤不需要查前列腺"时,才是医疗体系回归正轨的开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准则。毕竟,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才是医改的终极目标。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