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公布的2025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中,天津市数据局、天津市数据发展中心申报的《天津市“互联网+监管”打造数字城市高效能治理新范式》案例,从全国300余项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六项卓越贡献类案例之一,为各地提供了大城智管“天津方案”。
近年来,天津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全国四大数据库中,天津拥有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两大品牌,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全国两大操作系统之一的麒麟操作系统连续8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份额第一。如今,天津已基本形成“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服务器—外设终端—超级计算—信息安全”较为完整国产化数字产业链条。
若如数家珍一般展现天津近年来数字产业布局,可窥见天津在新兴产业领域和平台经济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天津是国内首个拥有“双先导区”的城市,即获批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8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虚拟测试场覆盖场景3500余个,累积测试用例287万;依托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涌现后,“360智脑”“天河天元”“海河谛听”“天津港PortGPT”“菲凡工业”等10余个垂类大模型在工业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港口等行业落地应用。
数字衍生的平台经济正在悄然健康发展,目前,天津以满运、吉旗物联、为代表的网络货运平台在东疆综合保税区形成集聚效应,整合全国24.5%社会运力和33.4%驾驶员数据,上传运单总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打造公路物流行业领先的物联网平台;以拾起卖、中健投为代表的循环经济物流平台企业,打造从废弃物产生源头到资源循环利用者间完整的供应链;抖音集团、五八同城、滴滴出行等平台企业不断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衣、食、住、行等领域全覆盖。
一组数据可以力证天津在数字产业上的发展势头。2024年,天津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111.1,位列国内第一梯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91.2%和67.4%,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4年底,天津累计打造5G全连接工厂25家,其中国家级14家。培育高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66个,其中10家企业在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中成功揭榜。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4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4个。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个,其中9家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滨海新区、武清区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此外,天津的数字商务、数字物流、数字金融、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截至2024年,天津在人工智能、跨境电商、跨境支付、VR(虚拟现实)大空间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平台注册企业已超过160家。2024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804.2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7327.44亿元。人均银行机构移动支付业务量131.26笔,同比增长8.2%,移动支付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跨境贸易发展提速,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76775.8万美元,跨境电商交易额509.24亿元,同比增长43%……
京津冀三地共同打造“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成果显著。例如,央企总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功在津落户;重点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企业826家,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超过5800家,北京来津企业数量占比超20%;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企业307家,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超过1800家。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实体化运营,天开高教科创园与北京创新资源互动日益加强。天津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7个,其中联合北京、河北单位共同建设6个。
诸多数据表明,天津在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发展方面,展示出强韧驱动力,在发展路径上天津先行先试,取得一系列实效,为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发展不断规模化推进,提供了可行性的“天津模式”“天津示范”,不断发挥标杆示范带动作用。
(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