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同学反馈,上课时候认真听讲,也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卡住!真的超让人崩溃
要是听不懂也就罢了,可是现在这不上不下的,最让人难受。
面对这种 “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情况,该如何破局?一起来看看~
分析原因,明确方向
1
缺乏独立思考
你以为自己听懂了!但想要告诉你的真相是:你听懂的仅仅是老师的解题思路!并不代表你学会了。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一道题无法给每个人留够充分的思考时间。所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会帮大家找到审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并且会用大部分同学都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自主思考的占比很小很小,大部分时间是被老师引导着,因此你和身边的同学自然会听懂,但这并不代表着你会做题。
02
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学习新内容时,在课上遇到的题型,一般都是知识点最直接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但在课后练习和考试时,会变换考查形式,或者和多个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考。这就特别考验大家的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
如果只明白了知识点的表面,并不会迁移,那么换一个表现形式,你肯定就不认识了,题自然也不会做!
针对调整,摆脱怪圈
01
做好课前预习
像数学、物理、化学这些比较难的科目,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甚至可以提前学。
需要注意的是,预习不只是简单地翻一遍书就结束了,而是在预习完知识后,还要去做课后习题,一方面是提前思考,打开解题思维;另一方面是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的同时,提前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盲区,来确定上课需要听的重点。
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好课前预习至少能解决60%的问题!
02
抓住课后的黄金十分钟
我们都清楚,课堂上需要重点去听老师如何分析题目,如何运用题干给出的已知条件,要理清老师的思路,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但课后到底如何做呢?80%的同学做错了!
正确的做法是:下课后一定不要急着去做练习题,而是需抓住黄金十分钟时间!用来回忆老师的思路,若有卡壳,说明这个地方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可重点标记,认真分析,必要的时候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确保将老师讲的例题掌握牢固!
03
分阶段实践
在自认为自己听懂后,你还需要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好采用分阶段实践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由简至难
建议在听懂后,实践时先从基础的题目入手,然后再逐步提升难度。这样做一是因为基础题往往是知识点最直接运用的方式,考试题基本上也是在这些题的基础上衍变出来的,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打牢基础,稳步提升!二是可以有效积累成就感,提升学习和做题的自信心!
分解任务
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一看到巨量的练习题就头大,更别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大任务拆解成多个小任务,逐一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任务复杂而不知所措或者影响积极性!
04
反复刻意练习
从“听懂”到“会做”离不开反复刻意练习!
建议大家在回顾了解题思路后一定要 趁热打铁,反复练习,这样有利于 形成思维习惯,避免遗忘!
另外,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千万 不要机械式重复。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一定要进行专项练习,而不是泛泛而学;针对经常出错的点,一定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是理解不够深入,还是操作不熟练,通过 总结经验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 反思与总结,让每一次的刻意练习都有成效!
05
调整心态
从“听懂”到“会做”需要时间, 不要急于求成,请保持耐心!
另外在练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比较多的挑战,也可能会出现“依旧做不出来”的现象,这都是正常的,请不要因此气馁!调整好心态,将其当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你定会摆脱“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怪圈!
最后想说,“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听懂,更要会做、会总结、会反思。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根源和调整方法了,快去试试吧
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本文由王崧舟老师推荐,选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