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消息,人工智能行动峰会11日在法国首都巴黎闭幕,包括法国、中国、印度、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声明表示,本次峰会凸显了加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各方确认了一些主要优先事项,包括促进人工智能的可及性以减少数字鸿沟,确保人工智能开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赖,鼓励有利于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部署,加强国际协调治理等。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政府没有对拒签声明做出解释,不过参会的美副总统万斯在峰会演讲时,直言不讳称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推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由美国主导芯片、软件和规则,同时批评称欧洲“过度”监管。虽未直接点名,但万斯却强扯中国,渲染与之合作威胁国安。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更在随后的演讲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被认为是对万斯言论的直接回应。
人工智能行动峰会(资料图)
万斯先是放话,表示AI是美国政府不会浪费的机会,这届美国政府打算继续在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他接着发出警告,称过度监管AI行业,可能会扼杀这个刚刚起步行业的发展。此外,万斯还有一番非常具有对抗性的表态,他妄称市场上充斥着由“专制政权”大量补贴和出口的廉价技术,还说:“与他们合作,意味着被渗透、挖掘和夺取信息基础设施。”应该不难看出,万斯这是在不点名地抹黑抨击中国,试图描绘出一副与中国合作会被窃取技术的画面。
这种态度与拜登政府时期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牛津互联网研究所讲师基根·麦克布莱德指出,万斯的讲话“完全颠覆了拜登政府的路线”。AINow研究所的FrederikeKaltheuner更是直言,在中国DeepSeek最近推出新型人工智能模型后,欧洲曾短暂地认为自己有机会在这个领域竞争,但万斯的讲话“直接浇灭了这个希望”。
美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从本次峰会的结果看,在如何规划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以及如何监管等方面,全球主要国家仍然难以达成共识。如美国主张采取放任不管的政策来推动创新,而欧洲则通过严格的监管来加强控制,以确保安全和问责制。与此同时,中国提倡开源人工智能,认为开放性将确保全球人工智能的利益。正是因为这个产业的重要性,一个能够广泛满足各国利益,同时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乃至全人类发展的人工智能发展共识才更加值得各国一起努力。
二战之后,美国通过科技霸权收割全球红利,尝到了高科技垄断的甜头,这之后美国再也放不下这种躺着就能数钱的神仙日子,让美国共享科技成果,简直是天方夜谭。其次,美国连联合国宪章都不肯遵守,一贯视国际法为无物,而是以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圣经,让美国遵守各国一起制定的规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在召开此次峰会前,马克龙在爱丽舍宫接受专访,他坦承道,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中美在“你追我赶”,而欧洲严重落后
美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关于中国人怎么看AI安全问题,为何没有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AISI)”?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说,中方已经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对应AISI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中国在AI技术应用和安全治理领域存在一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有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企业在关注和投入安全治理问题。建立这样的网络而不是一个研究所,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参加进来,分享知识、信息,增强能力建设,同时积极参加国际对话合作。
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Omdia提供的数据,2024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销售额已达18亿美元。行业快速发展背后,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已扩大至1∶8,人才整体紧缺也颇受关注,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98亿美元。这一估算并未包含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建设等人工智能相关支出。总部位于伦敦的Omdia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称:“据Omdia估计,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软件收入已达到18亿美元。”
人工智能时代的治理论坛(资料图)
瑞士《新苏黎世报》刊发题为《DeepSeek作为转折点:中国AI或许恰好能给欧洲带来关键优势》的文章说,长期以来,欧洲自认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毫无胜算,因为欧洲无法像美国科技巨头那样筹集到巨额资金以建立强大算力。但欧洲和瑞士拥有在人工智能热潮中真正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重要资源:智力、训练有素的人才。DeepSeek模型表明,即使资金和计算能力有限,也能开发出优秀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为欧洲研究人员开辟了一条道路。
平心而论,目前美国在AI技术领域确实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个优势并没有那么大。近期中国公司推出Deepseek就表明,中国在这一高新技术领域正奋起直追,美国的优势并不牢固。在这种背景下,华盛顿还是以老的思想应对,既封锁技术,又拒绝和外国合作,企图以此维持住自己的领先优势。但我们可以断言,美国的这种做法长期必遭失败,中国已经和60个国家站在了一起,共同推进国际合作,若美国坚持搞“小院高墙”,这种自我封闭的行为最终必定会让他们失去优势。
美国拒签的主要动机之一,是阻止中国借国际框架扩大话语权,尤其是在DeepSeek颠覆美国AI霸权的当下。中国代表在峰会晚宴上呼吁“秉持AI公益性原则”,而万斯则在演讲中暗指“专制政权”可能滥用AI技术。巴黎峰会的真正遗产,或许是揭示了AI竞赛的终极战场——不是算法或算力,而是规则的制定权。美国的“自由放任”与欧盟的“谨慎监管”能否共存?中国的“发展优先”如何平衡安全风险?这些问题尚无答案。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并不想搞封闭式AI,而是主张全球合作。这种态度,正是欧盟所需要的。相比之下,美国的态度是什么?一方面不断警告欧洲“不要跟中国合作”,试图用政治手段干预科技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AI话语权上“自己玩自己的”,拒绝加入峰会公报签署。总而言之,未来,全球AI格局不会再由美国单方面主导,中国的创新实力、技术开放性以及合作共赢的态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无论美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人工智能的未来已不再是它一个国家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