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现代战争与二战相比,还会出现像苏德战争那样的重大伤亡吗?
可以肯定的说,随着科学技术和作战空间的扩大,像二战出现的那样重大伤亡概率比较小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核战争的威胁。那么,就目前作战样式比较,现代战争与二战相比又有哪些重大区别呢?
一方面,二战处于冷热兵器交汇期,战争中出现重大伤亡是消灭有生力量的主要目标。拿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来讲,仅4年时间,战争就给苏联造成了2700万人的重大损失,其中光苏军就有900多万人,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也说明二战的残酷性。
但二战出现这样大的伤亡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作战样式和作战指挥的区别。德军闪击苏联之前,无论从综合国力还是战争潜力对比,苏联都占上风,但德国却利用装甲优势发动了闪击战,从一定程度上讲,苏联在军事理论创新上明显落后于德军,这才是德军敢于东进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二战的武器装备研发和掌握程度问题。德军在二战时期的作战能力优秀,其中之一就是德军单兵素质较强,而其背后又是德国军事科技水平的提高,与苏军几人一条枪以及集团军式向德军坦克发起进攻相比,德军的战略战术明显优于苏军。
当然,提到战争结果问题,既然德军的闪击战有优势,为什么没有坚持到最后呢?这里面就与后勤保障和能否打得了持久战消耗战有关,说到底还是战争潜力问题。
另一方面,现代条件下作战,为什么人员伤亡不是最主要目标。从古至今,兵法上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目的就是打仗并不是把伤亡放在第一位,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攻和发展,现代战争对作战目的提出了新要求,拿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来讲,坊间一直期待的一周年大规模战役并没发生,原因就是班组单兵作战替代了传统的集团式冲锋,其背后就有强大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作支撑,说白了,俄乌任何一方巴不得对方出现大规模的进攻,这样的话更便于对方的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就目前战场态势来讲,一枚导弹只击毁一辆卡车甚至一个士兵,如果击毁一个战斗群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从俄乌冲突会发现,现代战争并不是谁人多就能打赢,而是谁占领了军事制高点,比方说信息管控,通信联通包括情报搜集等。对于打击目标方面来说,摧毁对方的有生力量不仅限于作战人员,还包括重要的军事设施经济中心和交通命脉,所谓打蛇打七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谢谢你的收藏和分享!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经济掠夺计划影响德国军事进攻?苏联工业东迁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为何重视师级作战单位?对俄乌冲突有何影响
二战苏德战争,北方集团军群为何进攻受阻?勒布元帅遭遇哪些难题
二战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为何敢挑战美军太平洋舰队?没遭遇强敌